文博大家徐湖平接受“酱爆”专访
在酱坛“宜兴论坛”之前,“酱爆”特别邀请到文博大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先生接受专访,畅谈他对文化传承创新的理解,给在文创道路上摸索前行的年轻艺术家和杭州匠人们带来思想的启发与创作的灵感。
作为文博界的知名大家,徐湖平在1973年进入南京博物院工作。1985年,担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2001年任南京博物院院长,2006年任南京博物院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国文化艺术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特邀顾问、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等多项职务。
徐湖平是一位既精通业务又懂得管理的学者型的领导,以改革的精神,率先在全国博物馆系统建立了一院、三馆、五个研究所的框架,即南京博物院下分历史、艺术、自然三个分馆,考古、文物保护、民俗、建筑、历史艺术五个研究所,集三馆为一体,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编辑出版于一炉,突出了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功能,开拓了中国博物馆建设之先河,并受到海内外文化人的高度赞扬,是公认的文博大家。
“杭州礼物”首展收获赞誉:小小一把壶,里面看世界
融合杭州的文化、杭州的审美、杭州的设计、杭州的科技,还有杭州当下的情绪的“杭州礼物”展,首场“执一壶——陆一飞紫砂大写意作品展”迎来尾声,在长达4个月的展期中收获了来自各方的赞誉。
徐湖平先生此番到杭州,特意到杭州图书馆参观这场特别展览。观展途中,他连连感慨,在他的文博生涯中,见过各种艺术展览数不胜数,但这样的展览却是头一个。
他高度评价“酱爆”策展的“执一壶——陆一飞紫砂大写意作品展”是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也是艺术家陆一飞灵性和悟性的高度统一,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意典范,也是艺术审美提升公共空间的出色范例。
他说,这是一场把书法艺术、紫砂工艺跟当代的文化和群众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的创意展览。而且在空间融合、文化提升、呈现方式上让他耳目一新。特别是加入高清建模加高清呈现,让“杭州礼物”展突破了静态的展呈,充分表现了科技助力艺术的多样性,为大众带来全新人文体验。
徐湖平在南博四十多年,见证了紫砂艺术蓬勃发展的四十年,他任院长时,和顾景舟等紫砂前辈大师都有非常好的交谊。
他说,陆一飞的紫砂大写意,是独创性的,他将大写意书法融入紫砂,又进行了一系列当代应用。艺术贵在传承优秀传统,又勇于创新,这一点,紫砂大写意做到了。
他还特别赞赏此次展览能放在“城市客厅”杭州图书馆,他说,“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图书馆,都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结晶的载体。它们都是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教育的功能。”
陆一飞的艺术作品与图书馆的人文气质浑然天成,展现文化内涵的同时又润物无声,于无声处胜有声,用这种呈现的方式,传播文化的力量却非常广泛,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小小一把壶,里面看世界。‘读书是福’、‘放下手机,走路上班’、‘吃茶去’就是教导大家从小小一把壶中看世界,内容更广。这些作品默默地陈列在展柜里,经过的读者哪怕看一眼,也会受到一定的感染,就会感受到它们的渲染力。”
徐湖平说在这个空间里,无论读书赏壶都是一种自愿的启发式教育,读者在书中、在壶间感悟到的东西,是自己体会到的,这种对读者站立和行进间的教育,给读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反复地回味中。
此前,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省政协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也来看展,评价“杭州礼物·执一壶——陆一飞紫砂大写意作品展”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公共空间的审美提升,让更多的人走进“城市客厅”了解中国文化,这是“走进来”的“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