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争创乡村振兴示范点
发布时间:2018-07-17 10:26:19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承载着独特的田园记忆,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才能让百姓过得幸福又舒心。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如今在萧山区,一批风格迥异、富有韵味、个性十足的美丽乡村呈现出一派活力十足的景象。

有亮点

村庄变景  乡村旅游有声有色

河上镇凤凰坞村山环水绕,风光迤逦,进村便是树龄达到千年的一对银杏古木,村庄建筑错落有致,古韵犹存。近年来,凤凰坞村借着“旅游南进”等东风,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抗战纪念馆、抗战训练营、国学课堂等一批特色旅游点相继落成,还举办了搡年糕、舞龙等多种民俗活动,这个山坳里的小村庄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批游客。

凤凰坞村还成立旅游公司,推出了三条旅游线路,还开拓了一日游、亲子游、户外拓展等项目,把乡村旅游搞得有声有色,而当地百姓也靠着乡村旅游,实现了收入翻番。

走“生态路”,念“山水经”,打“休闲牌”。变田园为景区、农家为客舍,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以旅助农、以农兴旅,河上镇通过这几年的环境打造,让乡村充满了魅力和活力。该镇在产业发展中,一方面以产城融合为路径,打造特色小镇,从而更好实现农民充分就业,补齐乡村城市功能缺失的短板;另一方面,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注入发展活力。

没有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区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上,我区将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效、生态、优质为导向,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有说头

美德治村 家家户户处处和谐

  如今的河上镇众联村,家家户户都对村里每季度一次的 “考核积分”十分关注。自去年年初,众联村摸索着在村里建立了第一个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七彩功德社,在村中开展助教、敬老、洁美、文艺等志愿活动。为鼓励村民积极行善,村里建立功德银行,每个自然村配一本“功德簿”,村里建立积分事项目录,明确加分项和扣分项,如“移风易俗,喜事、丧事不大操大办加1分”“有家庭暴力则视情节严重情况扣5-10分”。每个村民最初的基础分为60分,每季度一考评。

众联村的办公室里,在工作人员核对账本后,朱华成发现自家存在房前屋后有堆积物、垃圾分类做得不好、鸡鸭散养在弄堂里三个扣分事项,当场心服。

继组建公益组织、实行积分管理,众联村在乡村自治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探索“社区皮毛法”,出台“五和众联”村民通则,将法治作为自治的基础, 村庄积分制管理在村民通则中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积分管理对村民的实际影响力会有多大?除了定期公示和十佳荣誉评选,众联村联合银行,未来有望实现将村民家庭积分与银行个人信用系统挂钩。

至此,众联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体系渐渐形成。在看到善行带来的连锁反应后,村风村貌有了大变化,有志愿者表示:“刚开始实施时,我们在村里收集好人好事,就好像夜里拿着个探测器扫雷,心里有点忐忑,现在大家大大方方,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羞于声张到乐于公示,美德慢慢在村中成了阳光下众人追求的方向。与此同时,村中志愿者不断增多,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中,村民彼此间和对村庄有了更深的了解,关系更加和谐,建设美丽新农村的行动和决心也更加坚定。

今年3月,河上镇璇山下村“晚晴家园”正式启动,解决了村里老人吃午餐的难题。

璇山下村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70岁以上的低保、残疾人士共有55位。有些老人的子女平时受上班时间约束,每天只有早晚在家,而家中腿脚不便的老人也难以照顾,午餐成了老人们共同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村里将原先的老年活动室改造成晚晴家园夕阳红餐厅,本村的志愿者们每周一、三、五都会为老人们准备午餐,每顿午餐提供一荤两素一汤,成本价在6——7元,而老人只需交2元即可。其余资金来源为区民政局补贴和村民自筹。

河上镇璇山下村村主任孙国刚:“我们创办了晚晴家园的夕阳红餐厅,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老年人,中午的吃饭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在这次“晚晴家园”筹备过程中,璇山下村全村上下广泛参与。踊跃捐款捐物,大到冰箱灶具,小到柴米油盐,体现了村民的自发性和公益性。今后璇山下村将以“晚晴家园”为活动平台,让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探索一条乡村自治,弘扬美德的新路子,全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家园。

来源:   作者:   编辑:曹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