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运河之畔的塘栖古镇现在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18-07-18 09:41:06

大运河穿塘栖古镇而过

塘栖古镇风貌

杭州网讯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在杭州,千年流淌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沿线,不仅承载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景象,也描绘着动人的乡村振兴故事。“从梦开始的地方出发 聚焦杭州乡村振兴之路——2018中央网络媒体杭州采风活动”第三站,记者们循着大运河,来到了塘栖古镇。

运河综保助发展:领略千年古镇风情

塘栖古镇位于杭州北部,大运河穿镇而过。踩着亘古运河仅存的七孔石拱桥——广济桥拾阶而上,脑海中想象这里曾经一派商船往来不断,河畔人流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

“这水清的呀,都能看见鱼在游。”“这地儿好像自带滤镜。”看着眼前如画的美景,记者们都觉得有些不太真实。这其中,既有运河文化带给人的充沛故事,也有水质改善、环境提升给视觉带来的直观感受。

运河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广济桥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无论是运河遗产的保护,还沿线乡村的面貌改造,都迎来了新的阶段。运河综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杭州市运河综保中心将工作重点放在水质提升和修缮运河两岸游步道两个方面,呈现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沿线古镇塘栖的发展也得益于此。

如今,作为运河杭州段最富盛名的景点之一,塘栖传承千年历史,不断提升乡村面貌、产业格局,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非遗手艺传百年: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

塘栖古镇最令人神往的,除了天边的那一抹蓝,脚下的那一抹绿,还有目不暇接的传统美食。越过广济桥,往北走一直走,便是浙江老字号“百年汇昌”的门店。主人虞铭邀请记者们来到了他的糕点制作间,一起体验传承百年的非遗手艺。

推门而入,便闻到一阵糯米清香。古木桌案上摆放着几匾晶莹的糕点,原来香味是从这儿而来。如此精致的糕点,少不了品尝一番。“这是糯米做的吗?糯糯的感觉,好有嚼劲。”“形状好可爱啊,等下,让我先拍一张照片。”“里面的豆沙馅儿竟然入口即化。”记者们对虞铭的手艺赞不绝口。

记者们拍照记录下各种形状的糕点

尝也尝过了,制作工艺也看到了,不少记者早就跃跃欲试。大家有模有样地学着做了起来。“诶我这个糕上的字儿怎么没刻好?”一位记者现场求助。“你没粘面粉!老师刚刚说了一定要粘面粉。”另一位记者帮他“诊断”出了问题。

据虞铭介绍,“百年汇昌”最早创办于1800年(清嘉庆五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10年,“百年汇昌”入驻塘栖水北街。这些年,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与塘栖古镇相得益彰。据了解,水北街现在还有许多手工作坊,深入其中便能好好体验古镇市井生活。

虞铭说,我创办“百年汇昌”,骨子里是为了传承,传承非遗手艺和中国传统食品手艺。我深知自己的企业做不到百强,但我希望“汇昌”能够做上百年,希望我们国家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能够流传百年。

记者们品尝虞铭的特制豆沙馅儿

传统文化浸塘栖:了解乡村文明发起点

沿着一条曲径一直走,便可以进入一座下沉式的建筑,它就是我国唯一一所以谷仓为主题的全代史博物馆,叫运河谷仓博物馆。谷仓在农业的起源、文明的诞生、城市的兴起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讲解员的解说词和陈列出的展品,仿佛让大家参与了人类生存与进步过程中的每一个时代。

记者们参观运河谷仓博物馆

运河谷仓博物馆于成立于2013年,展陈面积6500平方米。为什么会在塘栖成立一个这样的博物馆?其实,塘栖自古就是杭州漕运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民国时期长三角一带最有名的米市。现在的水北街历史街区内,仍保留着兴良米业和国家储备粮仓旧址。谷仓的发展史,其实也是塘栖发展史上一个阶段的缩影。

在博物馆里,记者们看到了新时期时代的农耕用具,如石器、石斧等;看到了汉代的明器,如谷仓罐、屋模等;看到了春秋时期的米缸、东汉时期的仓房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谷仓。国外的谷仓在博物馆内也有所展示,可谓是世界谷仓大全。记者们纷纷感叹:“原来谷仓竟然也有这么大学问。”

讲解员给记者们介绍运河谷仓博物馆馆藏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徐文杰 见习记者 颜君如/文 方建飞/图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