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户 6万平米 南星危旧房“排危”攻坚战收官在即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3-07 18:09:34 星期三   

凤凰山脚路44号8月中旬排危结束,拿到房子的董菊凤惊叹像是换了个新家。

凤凰山脚路46——55号采用落架大修的排危方式,水泥注浆、强化地基。

梵天寺路69-70号加固设计方案公示,这是仅剩的2处待排危的危旧房中的一处。

    杭州网讯 杭州凤凰山脚下,董菊凤正在粉刷新砌的墙面,忙得热火朝天。这里是董菊凤的“山景房”,说是山景房,住起来却总悬着一颗心难安。4个月前,这里被鉴定出D级危房。

    排查鉴定后,南星街道立即启动该处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落架大修。

    经过4个月的危旧房治理改造,8月中旬,董阿姨拿到了排危后的“新房”,原本的土泥墙拆倒换成如今的砖木结构,内部结构也得到改善,拼厨接卫,变身一套现代商品房。“危房一改造,像换了个新房一样。”董阿姨高兴地合不拢嘴,粉刷好墙面、铺上地砖,争取国庆前搬回来住上。

    排危后的凤凰山脚路44号,仅是南星街道危旧房改造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南星街道危旧房改造项目拟完成危房治理28处,目前已完成26处危旧房治理,预计9月15日前全部完成。这意味着,在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的时间表上,南星街道已进入收尾倒计时。

    2017年以来,南星街道按照上城区“四个全域化”目标要求,主动出击,全面打好治危拆违攻坚战。危旧房治理在前期排查基础上又进行了增补,按照“一楼一档”原则进行梳理。美政花苑、复兴里街等地危旧房已排危销号,其它各个危旧房治理项目收尾工作有序推进。

    作为上城区今年启动的体量最大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南星的危旧房治理涉及960户,近6万平方米,超半数上城区危旧房治理面积。在今年2月份房屋整体摸排的基础上,南星街道启动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

    根据危旧房鉴定结果,南星街道共排查出28处危房。其中C级危旧房16处,面积五万六千多方,涉及890户居民。D级危旧房12处,面积约二千七百方,涉及70户居民。

    相对来说,D级危旧房危险程度最高,不少都是年代久远的木结构、砖混结构房屋,其中不乏房龄六、七十年的老建筑,急需开展治理。凤凰山脚路46——55号房屋就是其中的代表。“老房子,一般住的都是老年人,面积大的70多方,小的只有10几方,有的甚至三代四代同堂。”馒头山社区书记朱鸿名介绍道。

    对于生活在这里数十年的杭州老底子居民,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搬出去了还能不能回来?“危旧房的排危与房屋居住人直接沟通,不改变居民的居住现状。”这是南星街道危旧房治理项目对居民的承诺。

    南星街道辖区内危旧房分布较散,且情况各不相同,街道根据房屋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稳步推进治理,对特殊危旧房实行征迁解危。

    鉴于施家山、二商场、凤山路等地的多处危旧房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时间久远,加固修缮后隐患不能完全得到消除,南星街道通过收购或征收方式实施解危;施家山两处34户、二商场、凤山路11户都将通过上述方式加以处置。

    除了正在排危的旧房,最后剩下的两处危旧房,目前正处于监管阶段。治理危旧房,更要从源头把控。为了抓好房屋安全日常监控,南星街道制定了一套网格化的巡查防控机制,并建立了应急预案。

    以万松岭南51号为例,这幢2层小楼随着时间的变迁,房屋呈现沉降和开裂趋势,房子外面水管、电线纵横交错。

    为了日常监控,南星街道实施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体检的内容包括房屋倾斜感、裂缝、外观变化等。通过科技手段,在房子屋顶、裂缝安装传感器,传回实时数据,实行了智能化监测。

    待最后两处危旧房治理完成后,9月15日南星街道28处危旧房治理工作即可全部结束。居住环境的提升是群众最希望实现的事,原先随处可见的危旧房在一场场治危攻坚战中,得到排危加固,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也被一一打破。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王帆 刘文昭 通讯员 阮伟哲  编辑: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