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百姓书记王伯祥:只要对群众有利就大胆地干、勇敢地改
2018年12月27日 14:50:46 星期四  中国文明网

原标题:“百姓书记”王伯祥:只要对群众有利就大胆地干、勇敢地改

王伯祥,1943年2月出生,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北柴西村人,曾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1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他全力扶持和推广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他离任20多年被老百姓念念不忘,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

1986年以前,寿光还是有名的贫困县。寿南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也比较好,但寿北占全县面积近56%,却全是盐碱地。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草木不生,晒盐也不能晒,贯穿南北的弥河每到雨季就泛滥成灾,比起周围的县市区,寿光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辛,甚至有些人以外出乞讨为生。

我干县委书记,就得撑起寿光这个家,就要尽心竭力给老百姓办事,让寿光富起来,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过上好日子。回想当时,我主要干了三件事,也可以说是打了三场战役。

1989年,王伯祥在寿光蔬菜市场调研。图片由潍坊文明网提供

第一场战役是推进蔬菜产业化。

寿光南部种菜的历史非常悠久,明清时候蔬菜品种就达到40多种了。但那时候都是种园子,“一亩园,十亩田”,这是老百姓致富的途径,就算是在“以粮为纲”的计划经济时期,寿光人也没丢掉老本行。

1983年大家一股脑地种白菜,2500万公斤全烂地里了。这说明,发展蔬菜得搞市场、搞流通。可那时刚改革开放不久,人们对市场姓“资”还是姓“社”没有定论,认为搞市场风险很大。这个时候,我必须拍板。我说,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咱就大胆干、勇敢改,如果有什么责任,我一个人承担。就这样,一个2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在九巷建成使用。后来,经过三次扩张,扩到600多亩。

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以后,我就想,要是冬天也能大面积种菜就好了。正好,那个时候听说大连瓦房店的韩永山冬天不生炉子就能种出来黄瓜。我就派当时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去学这个技术。但当时韩师傅是连姐夫都不肯教的,更何况我们这些大老远跑去的外人。我跟王乐义说,给他优惠条件,不愁他不来!第三次,我们终于把韩师傅请到寿光来了。

那时候发展大棚菜,农民一没钱二没技术,难度非常大。村民听说要搞冬天不生炉子的大棚,说啥也不信。韩师傅一再保证没有问题,但始终没有一个村民响应。加上当时人均收入不过百元,一个大棚却要投入六七千元,就更没人愿意尝试了。 

1991年,王伯祥(右)在蔬菜大棚。图片由潍坊文明网提供

当时正是玉米刚鼓苞的时候,毁青苗是要犯错误的。乐义拿不定主意,就打电话请示我。我综合了大家的意见,搞大棚试验只要对群众有利,就应该大胆干!不过咱不蛮干,拿不准的事情就先试点,成熟了再推广。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我就提出来,发动党员带头,头一年搞大棚,一切损失县里挺着。所幸17名党员搞了17个大棚全部试验成功,平均每个大棚收入2~3万元。

但是一人富不是富,我得让老百姓都富起来,把这个技术推广出去。我们聘请韩永山当了县里的技术顾问,他和王乐义四年跑遍了寿光22个乡镇,640个村,建了20万个大棚,户均收入达2万多元。

第二场战役就是寿北开发。

由于自然原因,寿光南富北穷现象严重。我是从寿北农村走出来的,寿北的困境我很清楚。作为书记,我不能看着寿光近一半的人受穷,必须要开发寿北,让寿北人民也过上好日子。

当时,我和大伙儿一再调查、研究、座谈,大家都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这个地方还是有资源的,可以养虾、晒盐,从南边引过淡水来可以种棉花。寿北开发并不盲目,成功的把握比较大,只要因地制宜,把盐碱滩都搞成高标准的台田、盐田、养虾池,老百姓就能吃上饭了。

1987年寿北开发建设场景。图片由潍坊文明网提供

1988年,王伯祥(左三)在盐场调研。图片由潍坊文明网提供

1986年,寿北会战持续了45天,我们发动了20万劳动力,修路筑坝,修沟渠,建了11万亩高标准台田,5万亩养虾池。类似这样规模的工程,我们连续干了五年,终于把盐碱滩变成了聚宝盆。

第三场战役是为工业翻身打基础。

当时的寿光工业总产值,在潍坊12个县市中排倒数第三。现在大家都知道“无工不富”的道理,但在当时,农业才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我觉得,在农业打牢的基础上,还是要走工业强县之路。

寿光的工业没怎么起步,干好了也得三五年才能见成效,很多人提醒我,摆弄工业企业风险太大,不要干。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总得有人打地基。县委的工作是给老百姓干的,不是给少数人看的。错失了发展机遇,耽误了经济发展,我就是寿光的罪人。

那时候,推进企业发展和改革,转变观念非常重要。我带着70多人到南方先进的地方取经,配套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发展。五年后,寿光不仅脱贫,而且工业总产值翻了三番,利税增长近10倍。

退休后的王伯祥。图片由潍坊文明网提供

寿光经济能够发展起来,是几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接力跑”,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做的这一切,是党员干部的分内之责、原有之意,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就应该这么办,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事。我只是给寿光的发展打了个底子。

我现在75岁了,早已退休在家,没事了就喜欢回寿光老家走走看看,一听说我去了,也总有人迎上来跟我打打招呼,给我讲讲自家的变化。这块当年的不毛之地,如今早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蔬菜面积发展到60万亩,总产量45亿公斤,农产品物流园日交易量最高可达到1500万公斤,成为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可以说,寿光是一年一个样,2017年还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寿光现代化的蔬菜种植大棚。图片由潍坊文明网提供

现在的寿光市一角。图片由潍坊文明网提供

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我获得了“改革先锋”奖。这个奖,是对我在寿光五年半县委书记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寿光人民从解决温饱到走上致富之路最大的褒奖。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基层干部群众的关心和鼓励。新时代条件好了,我希望,现在的年轻干部们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一片新天地,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好事实事。(王伯祥口述,魏小越、王春艳整理)

作者: 编辑:陈俊男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