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体应加速推进互联互通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4-04 14:58:08 星期三   

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互联互通是区域内国家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基础与纽带。互联互通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互联互通包括实体、政府和民间的互联互通。实体的互联互通包括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政府的互联互通包括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规则,民间的互联互通包括教育、旅游等人际交流。狭义的互联互通则主要指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本文讨论狭义的互联互通。

加速推进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的战略意义

首先,互联互通是亚洲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丰富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制度性合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目前亚洲地区已有的自贸区有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三国分别与东盟签署的三个“10+1”自由贸易安排等。另外,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RCEP)等已经启动谈判,以自贸区为代表的制度性合作风起云涌,迅猛推进,是区域经济合作领域最令人瞩目的方式。二是金融合作。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令亚洲各国认识到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以清迈协议为标志,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区域金融合作框架正在形成。三是实体项目合作。二战后欧洲区域合作以煤钢同盟起步,最终演变成现在的欧盟。欧洲的空中客车(Airbus)是区域项目合作的成功典范。在亚洲地区,UNDP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倡导图门江流域次区域合作,但由于该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成效并不显著。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合作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为主要内容,正在稳步推进。2010年东盟制定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在2011年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上,中国宣布愿与东盟及日韩共同支持“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共同推动本地区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亚洲各国发展很不平衡,区域内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发展潜力难以释放。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其次,推进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还将为其他区域经济合作奠定基础,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内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同,深化经济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速经济发展。但是,亚洲区域内很多欠发达经济体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国家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低,难以互通有无。例如,有些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不足,难以开发,开发出来,也难以运到其他国家的市场。有的国家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制于基础设施,他国游客难以抵达,只有少数“探险家”可能前往。阻碍区域经济合作存在两个障碍,一是制度障碍,二是物理障碍。自由贸易区等政府间协定,着眼于消除制度障碍,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则着眼于消除物理障碍,二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因此,只有加速区域内各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第三,推进互联互通有利于亚洲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挑战。亚洲区内经济体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依赖外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前,发达经济体的繁荣,为亚洲带来了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需求不足。亚洲区内经济体增长相对较好,深化区域内合作,有利于相互利用市场机会。例如,危机爆发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挥了作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对各成员国从依赖外部发达市场转向依赖区域内部市场,有着重要意义。深化推进亚洲区域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区域内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严峻局面。

加速推进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的条件与机遇

推进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所需投资金额巨大,加之各国技术经济基础差别巨大,技术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的任务十分艰巨。尽管如此,推进互联互通也具备一些有利的条件与机遇。

第一,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的政治基础。面对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亚洲各国深深认识到加强本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近年来,区域内自由贸易安排快速推进,一些新的倡议不断提出,新的谈判正在加速进行。亚洲区域内分工不断深化,区域内贸易比重快速提升,对互联互通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外部区域贸易安排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亚洲各国加快合作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转化为推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新的动力。例如,中国不仅宣布愿与东盟及日韩共同支持《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共同推动本地区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倡议成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力争尽快实现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陆路运输通道互联互通的目标,推进旅客和货物运输便利化。另外,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各成员国也就加快成员国互联互通达成共识。亚洲区域内各主要国家对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的共识,为加速推进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二,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的能力基础。亚洲很多经济体拥有丰裕的外汇储备,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和中东石油出口国,均拥有大量外汇储备,中国、日本的外汇储备额居世界前两位。但是,亚洲各国巨额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用于购买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债券或其他金融产品。巨额外汇储备的存在,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提供了财力基础。同时,东亚一些经济体如中国、韩国企业还具备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是全球工程承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这是加快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的重要能力基础。

第三,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的经验。亚洲区域内各国发展阶段不同,政治体制各异,推进互联互通需要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多年来,亚洲地区在互联互通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教训与经验都是未来推进互联互通的宝贵财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重要内容,在国际航运、铁路、公路、航空、信息网络和电力网络的互联互通上取得了稳步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加速推进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的建议

首先,应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的内容丰富,涉及国家众多,全面推进难度很大。一是按照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选择重点项目与重点区域,先易后难,顺序推进。例如,在项目选择上,优先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互联互通项目,如利用河流,适当进行航道整治和码头建设,即可开展国际航运或开通水陆联运。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例如,中俄在远东地区均具备较为完善的电力网,只需少量投资就可以实现电网互联互通。三是要坚持低标准、广覆盖。互联互通应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通”,而不过度追求“快”,不应动辄追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机场、大码头等高标准基础设施。

其次,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广开融资渠道。亚洲互联互通资金需求巨大,而基础设施本身的公益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收益。因此,必须创新投融资机制,广开融资渠道。一是设立政府间的投资基金,由主要国家投入财政性资金,建立互联互通基金,专项用于亚洲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与联通;二是建立区域债券市场,发行主权债券用于互联互通;三是加大政府间的优惠贷款力度;四是引导私人资本进入,加大PPP、BOT等模式创新。

第三,应坚持区域与双边并举。区域合作与双边合作,有各自的优势。在规划方面,区域合作具有明显优势,但协调成本较高。在落实与推进方面,双边具有一定优势。因此,亚洲互联互通,不仅要在区域层面推进,而且要充分发挥双边合作的积极性,不应将双边合作与区域合作对立起来。在双边层面上,除了上述贷款、基金等方式外,还可协商资源换资金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如中俄石油管道建设,即以俄罗斯25年对华供给石油的承诺换取中方优惠贷款。

最后,须加快推进技术标准的统一。互联互通不仅是硬件的联通,也要求技术标准和通关程序的统一,否则,会带来长期运行成本的增加。以铁路为例,亚洲区域内各国有的采用宽轨,如中亚诸国;有的采取国际标准轨距,如中国;有的采用窄轨,如东南亚诸国。不同轨距铁路联通,需要换装,既影响效率,又影响成本。另外,通关便利化也十分重要。例如,2009年开通的南宁—河内国际旅客列车全程需要13个小时,其中出境、入境就要5个小时,而坐飞机只要45分钟,乘汽车只要5个多小时。由此可见,如果 “软件”不配套,基础设施联通后的效应难以真正发挥出来,经济效益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总之,面临区域合作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推进亚洲区域内互联互通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其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区内各国需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创新机遇,扎实推进,争取早见成效。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作者:  编辑:张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