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发力
发布时间:2018-05-29 11:15:00

争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滨江市民之家“智慧大厅”

国际人才服务专窗

投资项目集中服务区

滨江市民之家自助服务区 滨江市民之家自助服务区

滨江市民之家

今年5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再提“最多跑一次”,明确表示“各级政府的信息孤岛要坚决打破”、“我们的政务服务要面向公众、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增便利”。

作为省深改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高新区(滨江)的成绩有目共睹——商事登记改革做法在全省推广,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做法在全市推广。在首次全省政务环境评估中,高新区(滨江)政务环境总指数列全省第一。

据统计,今年1-4月份,高新区(滨江)行政服务中心共接待办事群众36.8万人次,受理事项63万件,同比增长10%——因改革领域“先行先试”,多次获肯定的“滨江经验”,不仅让滨江人“办事不过江”,更让杭州市民“跨江来办事”成为新常态。

而时至今日,杭州“最多跑一次”也已然涉入深水区。接下来,还要怎么改?

越是处于改革攻坚期,越是需要强有力的推动。今年,高新区(滨江)再发力,努力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步撬动其他领域改革,打造政务服务最优区。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打出组合拳,再推“升级版”

作为浙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策源地,继“五证合一”、“多证合一”后,4月20日,高新区(滨江)再出“大动作”——打出了缩短企业开办时间、实施“证照分离”、扩大住所申报制范围三大“最多跑一次”改革组合拳。

“图凌生物”的负责人和网络作家蒋离子,成为“新政”之后第一批拿到营业执照的创业者。图凌生物的负责人表示,“速度快到不敢相信。”——此番改革,高新区(滨江)将企业设立到领取税务发票的时间,从15天一举缩短为3天内。

“我们将工商登记、公章刻制、领取发票、银行开户这4个环节同步推进,并通过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等提高效率。”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从后台数据监测可以看到,目前在滨江新开办一家公司,工商注册、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领取发票,平均只需要两天半时间。以一家名为“趣宜科技”新公司为例,系统记录显示,该公司于今年4月24日注册成功,第二天就已经顺利申领到了税务发票。

而“证照分离”改革,旨在让创业者持“照”即可经营——按照浙江省改革试点方案,高新区(滨江)成为杭州首批试点,通过对98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梳理,首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事项30项,按照完全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等方式,让“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迎刃而解。另外,“扩大住所申报承诺制范围”一项,让更多入驻试点园区楼宇内的创业者,只需“一纸承诺”,即可注册。

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局长沈璞表示,高新区(滨江)商事制度改革已持续五年,一年推出一个“升级版”。这些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举,大大激发了创业者的热情——新一轮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首月,新设企业即同比增长30%。

而“国际滨”这片创业热土,不仅活跃着本土创业者,也吸引了海外创业者。从设立外国人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办事综合接待窗口、外资企业设立登记与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综合受理窗口,到提供外语预约、免费翻译、创业绿色通道和一站式导办服务——越来越“国际范”的办事大厅,让“洋面孔”逐渐成为了滨江的“熟面孔”,也成为杭州拥抱开放的典型象征。

投资项目审批改革 试点三张“清单”加速项目落地

在投资项目审批改革领域,高新区(滨江)再度成为“国字号”试点。此前,国家环保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单式管理试点,高新(滨江)被列入全国首批19个试点园区之一。结合正在开展的省级改革——“规划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试点,高新区(滨江)又启动了“规划环评+环境标准”清单式管理改革试点。

通俗地说,这一改革的实施,为滨江全域编制了“三张清单”:生态空间清单、污染物总量管控限值清单、环境准入条件清单。对符合清单条件的建设项目,原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化为报告表,审批时间由法定6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原需编制报告表的简化为登记表,当日内备案,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可以说,大大提升审批效率,加速项目落地,也为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

举个例子,杭州思筑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仪器仪表的研发,项目面积约1000平方米。按照以往经验,该类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大约需要两周时间,法定审批为30个工作日。而依照改革办法,该项目在高新区(滨江)落地,环境影响报告表可简化为登记表,编制仅需花费3天时间,不仅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相关费用还减少了一半。

“这也是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的好事,让企业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不少企业负责人说。据了解,自去年10月正式实施以来,这一改革举措已成功为50个项目的落地提速。

除此之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今年投资项目审批还将从三个方面实施提速。高新区(滨江)住建局副局长蔡晓铃表示,一方面,将会对政府流程进行再优化;一方面,从立项到施工涉及各个部门,每个环节的时间都要再压缩;另外,住建部门还将为企业提供设计方案指导,协调中介评估服务等。

此前,得益于为产业投资项目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及“桩基先行”等探索,滨江的产业投资项目可以做到从拿地到开工,只需要4个月。“今年,这个时间还有望大大缩短。”蔡晓铃说。

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让大数据看得见、跑得动、用得好

不久前,杭州正式对外发布了全国首个城市数据大脑规划。而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在互联网产业基础扎实的高新区(滨江),一直成绩突出。据浙江政务服务网日前发布的通报,滨江区浙江政务服务网APP的人均下载量居全省第一。眼下,滨江市民之家即将完成迭代升级,通过一系列技术应用真正成为“智慧大厅”。

升级之后,最直观的变化可能是,市民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查看办事指南,用“智能云客服”向在线机器人客服咨询问题、预约取号;还可查看当前办理事项的排队信息,接收叫号进度提醒,到指定窗口等候、办理、评价;如果因为材料没备齐办不成,可以通过线上“容缺受理”平台提交补正,进一步提升“跑一次”成功率。

智慧大厅的大屏幕上,动态的数据将以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热力图等更为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而“沉淀”下来的数据,则将用于进一步“挖掘”,数据分析结果可实现互联共享应用。比如,行政服务中心可以根据长期的办事数据科学设置潮汐窗口,进行满意度评估分析,为企业和群众做类似于支付宝年度消费分析的“政务办事分析”;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办件数据将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也为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当“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成为共识,滨江构建的“智慧大厅”正试图让大数据“看得见、跑得动、用得好”。其根本目的,就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政府公共资源配置。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即表示,“这里拥有滨江政府部门最大的人流量和数据流量,我们希望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础上,建立政务数据库,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便利,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未来,有了大脑的城市,会拥有100万倍的数据,只消耗十分之一的水和电。”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为2050年的杭州所做出的描述,俨然也是加载了智慧大脑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终努力方向。

“党建+”最多跑一次 让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深入改革一线

“为人民服务”,亦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应有之意。

据统计,去年一年,高新区(滨江)行政服务中心共接待办事群众122.2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86.6万件,同比增长27%,其便民服务事项总办件量与杭州市市民中心基本相当。

如果说,政府要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店小二”,那么党员就应该是当仁不让的先进“优秀店小二”。高新区(滨江)行政服务中心的两个办事大厅,一共有59名党员,如何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

高新区(滨江)行政服务中心党委在“一委一总支二支部”的组织架构下,针对服务对象和地域不同,还有4个临时党支部——这让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深入一线的举措,也使得党建工作切实担纲起了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攻坚的重任。每个月,临时党支部、大厅党支部都会对党员的学习、工作、党性修养、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考评,对共产党员示范岗公示“亮身份”,以“看得见”的党员榜样强化监督、助推改革。

去年5月开始的“窗口服务月”活动,在滨江也已成“常态”——由该区20家窗口单位的领导“领衔”坐班,为群众办理业务,亲自体验办事流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了解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真正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有部门领导就深有感触地说,“坐在这里,更深刻地理解了‘工作人员多说一句话,老百姓少跑一星期’的含义。”

群众的呼声就是努力的方向。在今年“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中,高新区(滨江)行政服务中心的党员结合群众需要,通过线下走访、线上推送、意见征求等宣传方法,为群众送上便民服务。在5月中旬一次走访中,一位理发店店主就咨询了关于公租房申请的问题,行政服务中心的党员结合工作实际,为他热情地介绍和演示了用“浙江政务服务网”APP和“滨江市民之家”微信公众号实现“网上办”的方法。

也正是基于一线服务“经验”,中心办事大厅设置了许多适合群众需求的“综合服务窗口”,跑出“滨江速度”;更是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如,率先于全省开设24小时“不打烊”服务区,并建立办事大厅周末和午休值班制度,让工作日没时间跑办事大厅的群众,多了办事渠道。另外,还增设邮政EMS快递窗口,可以第一时间将办结的证照免费送达到群众手中,并且率先实行免费复印、75分钟免费停车、免费书吧、免费手机充电和优惠自助拍照等举措,获得群众纷纷点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王紫微 王汀 章丹琪 摄影 李忠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