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百千万”蹲点调研全面铺开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4-11 09:01:59 星期三   

为老百姓心头的“急难愁盼”拿出解决方案

“詹书记,我认识你,以前在电视新闻见过,真没想到会到我家里来!”前几天,滨江西兴街道金东方社区居民吴铁军家里,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不久前,高新区(滨江)“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全面铺开,金东方社区就是詹书记的联系点。

今年詹书记来社区多少次了?金东方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陈茹说,几乎每个星期詹书记都会来,有时候一周还会来两趟。

陈茹说,金东方社区的情况在滨江蛮典型,4000多户居民几乎都是“新滨江人”,不少居民一家人既生活在滨江,也创业、工作在滨江。这一回,詹书记走访了铂金时代小区的3位居民,针对居民邱阿姨提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人手不够、垃圾桶不够用”等问题,他还帮社区想了不少“点子”,比如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增加“其他垃圾”的垃圾桶等。

陈茹说,之前,铂金时代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做得不错,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今年要争创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接下来,社区准备和业委会对接,尽快实施改造。

今年以来,高新区(滨江)“百千万”活动尝试走出“百千万”调研活动的“城市版”“产业版”实践路径,助推“产城人”融合发展,为城市社区、产业开发区的“百千万”活动探索常态化、制度化的“滨江样本”。

通过建立“3+X”结对联系走访机制,以“网格”为基础开展走访,高新区(滨江)“百千万”活动在结对联系59个社区的基础上,精准对接212家重点企业和120名产业人才,并开展行业系统服务管理相关单位走访工作,实现对社区居民、重点企业、高端人才、“两代表一委员”等的走访“全覆盖”。

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走访调研中,党员干部一进老百姓家门,就要“三个亮明”,即亮明“百千万”活动,宣传活动意义;亮明党员身份,规范佩戴党徽;亮明党内职务,表明身份时首先介绍党内身份,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而且,根据滨江区情,还设计了“三必问”:针对居民,要问社区服务怎么样,党员表现怎么样,工作生活怎么样;针对企业,要问企业发展好不好,企业党建好不好,服务保障行不行;针对人才,要问政策知不知,政策优不优,政策落实得好不好。

“你们结对是真结对!我已经不住在西兴了,你们还是来了。”原来,过去住在水电一区的徐武荣,因为车祸动了几次手术,现在搬到萧山和子女一起住。“百千万”走访组了解到徐大伯日常生活不便,还专门为他申请了医疗补助。

通过“百千万”活动,走访组为不少老百姓心头的“急难愁盼”拿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

比如,长河街道中兴社区的居民就向走访组提出了“新问题”——去年安装的电动车充电桩改善了个人私拉电线充电的问题,但现在大家身上很少带零钱,投币式的充电桩不方便支付。走访组与社区认真研究,立刻拿出了充电桩“2.0版”改进方案。今年5月之前,部分充电桩就会进行升级换代,加入“移动支付”功能。

再比如,在停车难问题突出的滨康小区,走访组联合区建管中心、城管、交警、消防等多部门,打出了一套优化小区内停车和交通组织的“组合拳”:一方面进行小区外周边商铺停车位提升改造,新增车位106个;另一方面,改变最常见的栅格状停车场排列模式,采用斜向45度停车位,在小区内又增加车位45个。

花开不只在春天。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部长商丽萍在“百千万”活动阶段推进会上表示,接下来通过“百千万”活动的“真走访、摸实情”,要把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作为办实事、得民心的重要载体,为城市建设和基层治理发现短板,补齐短板,更要为老百姓办一批好事和实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任卓伟 宋桔丽 记者 王紫微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