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在干部和群众之间
搭一座连心桥
那就是“百千万”活动
滨江区“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活动,3月至5月为集中走访调研阶段,结对59个社区,6.8万户社区居民走访全覆盖;对接200余家重点企业和120名高层次人才。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倾听了百姓的所思所想,解决了百姓的所需所盼,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区领导走访

“以前老年公交IC卡老是要换,年纪大出门不方便,跑来跑去太麻烦,这两年我们社区的社工王雄都及时提醒我们,还上门帮我们统一办理,比我女儿办事还靠得牢。”

“你们的结对是真结对,我都不住在西兴了,你们还来走访”。
“深受感动,从来没有辖区领导上门过,我家丈母娘还对这种百千万走访形式大夸特夸了一通,很不错!”
“我们街道干部也要懂产业懂人才,不然说自己是高新区的干部也没底气。而且‘百千万’活动又要走企业、走人才,不学一点产业和政策,怎么走进去?”

“原来我们‘网络作家’电脑在哪里,人就在哪里,虽然自由,但没有家的归属,宣传部听到了我们的心声,成立了‘中国网络作家村’,让我们有了安定下来的感觉。”
“这样的干部才是百姓的干部。”

积极探索 “百千万”活动“产业版”“城市版”的实践路径,助推“产城人”融合发展。
走访对象“产城化”
建立“3+X”结对联系走访机制,在结对联系社区的基础上,精准对接重点企业和产业人才,并开展行业系统服务管理相关单位走访工作,实现对社区居民、重点企业、高端人才、“两代表一委员”等的走访全覆盖。
宣讲内容“产城化”
在宣讲党的十九大等中央会议精神的同时,将“1+X”产业政策、征地拆迁政策、便民服务项目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纳入宣讲内容。

▲部分宣讲内容
问题排摸“产城化”
开展分层分类“三必问”,问居民以生活、问企业以发展、问人才以政策,解决居民、企业、人才实际问题。


▲“百千万”走访中带回的问题表格
同时要求在走访调研中做到“三个亮明”,即亮明“百千万”活动,宣传活动意义;亮明党员身份,规范佩戴党徽;亮明党内职务,表明身份时首先介绍党内身份,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划分“网格”开展走访, “街社兜底”确保全覆盖。

依托原有网格设置由各街道对“走访网格”进行划分,并以“3+X”结对联系走访机制为基础,明确区领导带头走访结对;

区级部门由班子成员分别带队,集中蹲点全员参与,包干定点网格内全体居民,走访重点企业、重点人才、“两代表一委员;

各街道组织街社两级干部对所辖居民实行兜底联系,同时加强对辖区内企业、人才的走访调研和对联系点党建活动阵地的指导,重点抓好楼宇、园区及相关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保障走访联系实现全覆盖。
老年活动有去处
西兴街道开展走访调研后,聚焦百姓需求,推进星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改造工程,使社区老人活动场地得到了保证。
同时开展优化升级,聚焦老年人就餐、康复、夜间照料问题,扩大养老托老服务,优化完善全区第一个公建民营区域性托老园配套服务。
共享书屋传递温暖

滨和社区打破传统群众要看书,社区就买书的单一模式,利用居民希望将闲置书籍拿出来与别人分享的意愿,推广设立了2个大型书屋和18个mini书屋,为居民开辟书香浓郁的公共阅读空间,形成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的互动交流模式。
停车已经没有这么难
滨康小区打出一套优化小区内停车和交通组织的“组合拳”:
一方面在小区商铺周边进行停车场提升改造工程,增设停车场,并采取错峰停车分流。另一方面在小区内合理规划增加车位,采用斜向45度停车位和单向行车模式,有效利用了空间。
卯上充电桩,“百千万”带来2.0版新变革
长河街道中兴社区商定充电桩2.0版的改进方案,考虑对部分充电投币装置进行升级换代,加入移动支付模块,并将于近期投入使用。
截至3月底区领导共入户88户,走访企业96家,人才35人;区级机关共入户400户,走访企业104家,人才41名。
搭好“连心桥”
温暖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