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广新局蹲点一线,以文化为灵魂,共谋乡村发展振兴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4-16 10:49:52 星期一   

这是春天的召唤,在基层一线触摸新时代的脉搏,在田间地头感受新气象的活力,在屋前屋后聆听新生活的梦想。近日,市文广新局100余名党员干部带着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带着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动能的使命,深入淳安县富文乡开展集中蹲点调研活动。

与伟大时代同行

赴一线 理思路 谋振兴

市文广新局分10个调研组,由10名局级领导带队,由局机关、执法总队和基层单位班子成员、中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共抽调100名党员干部组成,按照一组一支部,一组四结合(市管干部、处级干部、后备干部和艺术专家人员),带着“十个一”任务清单赴乡村基层,了解基层实际、了解群众需求。

共走访村民1678户,

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议764条,

组织宣讲11次,

研究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思路24次,

结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8次,

撰写思想体会或调研手记104篇,

召开民情恳谈会、座谈会17次。

调研期间,党员干部进茶田、走民宿,当地淳厚的民风让人感动。调研组认真梳理富文资源禀赋,进一步坚定了富文立足山清水秀环境优势,彰显乡村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之路。


与文脉传承同行

挖资源 留乡愁 提信心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市文广新局注重摸清文化家底,搜集文化传承和非遗项目的保护、挖掘、传播等方面的亮点特色。

调研组在走访中发现方家畈村通过定期在宗祠里“祭先祖、听祖训”,继承先祖精神;学习正面典型,村中优秀的“读书人”“致富人”成为村民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好村民”“好家庭”也同样发挥着榜样作用。而重坑村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文化礼堂设施较为健全,民间传说、村歌、村史资料等保存较好,仙姑娘娘的故事为村民集聚、后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助推文化礼堂功能发挥,图书配送项目入村对接,非遗传承人及项目的宣传保护。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下一步,该局将富文乡十个行政村如何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乡愁、一村一特色”上挖掘潜力,打造特色,并以文化礼堂等为阵地,将优秀文化、新时代乡贤以各种方式加以宣传,发挥示范效应,帮助村民凝心聚力,让“家乡”的概念具体化,更好地记得住乡愁。


与火热生活同行

接地气 多创作 广传播

发挥文化系统优势,一批艺术工作者随调研组深入乡村采风。



杭州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国家一级编剧、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余青峰参与调研。

“我的每一次创作,动笔之前,除了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更重要的是采风,某种意义上,采风是最好的阅读。采风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用心感受,走进去,蹲下来,扎下根,与一张张纯朴而真诚的面庞肝胆相照,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那样,我们的创作境界,乃至文化境界都会提高。”

余青峰在他的手记中写,在调研中,他已经接到了为富文乡创作乡歌的任务,而歌词也已经在脑海中萦绕,“岁月的摇篮里摇啊摇,身边的日子啊越过越好……”

文艺工作者们已经在富文结下了亲

在未来的时间里,帮助修复重坑村受损文化长廊,组织优秀画家、摄影家、文学家、创作人员等赴富文乡创作、采风;组织一次富文乡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富文乡干部群众参与;送出文艺演出项目,为淳安写一部睦剧小戏等等工作将逐一推出,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文化的滋养。



 

来源:杭州组工  作者: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