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委干部蹲点手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5-24 10:19:18 星期四   

市城管委党委书记、主任李磊

蹲点手记

今年再来黄湖镇、再到青山村,我们看到又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镇村干部的辛勤付出。农村干部和机关干部不一样,农村干部的工作更复杂、更繁琐,更需要注重方式方法。

李磊走访青山村方家桥郑炳法家

当前,我们农村工作面临几个挑战:一是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置的挑战;二是环境整治和村民传统习惯之间如何相处的挑战;三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有限的财力之间矛盾的挑战;四是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各级干部的期望要求与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素质之间关系的挑战。

李磊在“老朋友”杨家海家聊一年变化

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奋斗者,每个人如果都有饱满的精神面貌,都能通过奋斗来得到和享受幸福的成果,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也是我们党的队伍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成效的体现。

李磊慰问青山村长丘畈叶向荣老人

等到有一天,我们镇村的干部、机关的干部退休,干不动了,我们有可以讲述的奋斗故事和资本给子孙后辈听,这就是奋斗的意义。

李磊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下一步,我们也将围绕乡村振兴,做好实事。

一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助力“垃圾不落地,余杭更美丽”。

二是指导“小城镇综合整治”。指导做好黄湖镇大溪沿溪景观带亮灯建设,落实示范街区创建,推进“厕所革命”,争创国家卫生镇。

三是推进“重心下移”。加强对基层综合平台建设指导,协助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线网”体系。

李磊调研黄湖镇民生实事项目

市城管委80后处级干部殷彦波

蹲点手记

村民家的分类垃圾桶,从无到有

村民家的分类垃圾桶,从无到有走进村民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或置于门口、或放于庭院的分类垃圾桶,与城市很多居民家中的垃圾桶不同,村民家的分类垃圾桶都是连体桶,一侧是收纳其他垃圾的黄桶,另一侧是收纳餐厨(可腐)垃圾的绿桶,用脚轻轻一踩底部即可分类投放垃圾。去年,围绕“垃圾不落地、余杭更美丽”,清波村专门投入资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给村民家庭配置分类垃圾桶,引导村民践行垃圾分类,改善身边人居环境,深入打造美丽乡村。

夜幕下的村庄小巷,从黑到亮

去年走访清波村16组宏图路黄爱金时,她反映自己家门口的巷子里缺少路灯,晚上走路不方便,也不够安全。我们把该问题反馈给清波村“两委”的同时,也力所能及地提供路灯杆援助。让我们感到喜出望外的是,清波村不但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安装了路灯杆,而且还举一反三、多方筹资,共投入了80余万元,更新安装了80多只太阳能路灯,还聘请了专门公司负责路灯的养护和检修,扫除了旮旯角落的黑暗,村民夜晚出行更有保障。

道路旁的建筑立面,从乱到美

在去年走访时, 由于当时缺乏理念上的认识和规划上的管控,村里的很多建筑立面杂乱无序,色彩“缤纷万千”,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体美感。如今,清波的村干部和村民都更加注重环境的美、空间的美、建筑的美,集镇中心通达路上商家店招店牌的美化,黄湖大溪两侧建筑立面的整治,迂前南路两侧墙体的彩绘等等,都在展示着清波村这一有600多年历史古老村庄的美丽“蝶变”。

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如涓涓细流汇集成海,如块块图板拼接成画,必将打造出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丽乡村。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正确指引,有镇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团结奋斗,清波村的发展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坚定、越来越美好!

市城管委85后年轻干部杨超

蹲点手记

作为一名85后青年,今年我有幸参加此次蹲点调研活动,来到黄湖镇,走进青山村这个美丽的乡村,开展走访调研活动。

我们挨家挨户走访了青山村10、11、12组的村民家,深入了解了当地村民经济收入、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社保医保、生活卫生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情况,听取了村民对于村委的意见和建议,也听到了村民提出的一些实际困难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与村民面对面对话,最大的感受是这几年村里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生活水平跟以往相比有了较大提高:村里开垦造田,发展了村集体经济;硬化拓宽了村里道路,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了;美丽乡村建设,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提升;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定期于每月1日开展全村卫生清洁活动,25日开展党员固定日活动,村里干部和村民的风貌逐年提升。

不少村民发挥创新意识,除了通过种植经济树木等传统农业方式提高收入,还开办了如竹制品、纺织等加工作坊,将创意想法与机械生产、手艺加工相结合,开发了一批新式手工制品,给农产品原料增加了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了商品价值。此外,这批加工作坊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了当地及邻近地方残疾人再就业的培训基地,免费向特殊人群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既推动了公益发展,也带动了共同致富。

见到黄湖镇青山村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我们心中分外欣喜,这与党的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各级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只有奋斗才能收获幸福,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也适用于我们城市管理者。反思自身,我们也应该通过奋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护好、管理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市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为“美丽杭州”的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来源:杭州组工  作者: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