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和富阳区“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的部署,我先后三次到结对联系的富春街道方家井村蹲点调研,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农户、座谈交流,广泛听取村情民意,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并由点及面,提出了富阳发展美丽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
“解剖麻雀”:
倾听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
方家井村位于富春街道西端,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684户农户、2258位村民分散居住在7个自然村落。走进村庄,绿树掩映、清溪流淌,一幢幢村居小楼错落有致,俨然一幅生动的田园山水画,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该村生态资源丰富,山、水、林、田、湖等资源种类较全,有耕地1932亩、山林10247亩;人文底蕴深厚,是富阳第一位共产党员华林的诞生地,拥有华林纪念厅、华林亭等红色文化资源;交通条件便利,305省道穿村而过,在建的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在村里设有互通口;经济基础扎实,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余元。
但是,基础条件这么好的一个村,却因为连续多年选不出好的“两委”班子,2016年被定为了全区“软弱落后村”。有几个问题村民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一是村里没有一个总体规划,发展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绿色、红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高速互通经济没有进行很好的研究,各类资源没能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二是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现有的每年200余万元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矿山承包,随着今年年底矿山到期关停,村集体将马上陷入困境;村民从事水果、茶叶种植,多为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增收渠道狭窄。三是小流域水患问题多,村内三条溪流,因在源头多年开采石矿,导致水土流失、溪床抬高,给沿溪1000余亩耕地带来水患。四是村里公共配套不齐全,特别是没有幼儿园、医疗卫生机构,孩子读幼儿园、老人看病要到5公里外的青云桥村,来往非常不便。
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面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与规划、农林、水利、国土、交通、史志、旅游、教育、卫计等部门以及富春街道负责人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解决办法。我们认为,方家井村作为富阳这座大都市新型城区的近郊村,拥有生态、空间、交通、人文等方面的叠加优势,要增强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立足“三美”谋长远,打好村庄发展组合拳,努力成为富阳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是要将美丽村庄、美丽经济、美丽人文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展现好村庄形态之美,党员干部带头、家家户户参与,有计划、按步骤推进庭院美、庄园美和田园美,形成干净、整齐、靓丽的村庄环境。做好做强美丽经济,重点发展“红色经济”“绿色经济”,积极开发现有的红色人文资源,讲好华林的故事,让方家井村成为党史教育基地;立足现有山林、耕地、废弃矿山等资源,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规模化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做好废弃矿山治理和开发,推进乡村农旅休闲产业发展。发扬好美丽人文之美,保护和传承民俗风情,丰富群众文化,让村民居住得更舒心、更和谐。二是要唱好发展“三部曲”。要系统谋划村庄发展,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农产品种植等工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庄园景区、田园景区、乡村景区。要实施项目化带动,加大政策激励作用,适度开展招商引资,把各类资源转化为一个个项目,做成一个个品牌,以最小的破坏达到最大的效果、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三要强化党建引领,村“两委”班子和122名党员要带头谋发展,树立发展信心,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推进各项工作,带领全体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通过协调,目前村民提出的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已一一落实了承办单位和责任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中,村庄规划已完成初稿,小流域整治已进入设计阶段,新建幼儿园选址已确定,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装修,党史人物史料征集取得突破,省2A级景区村庄创建工作已启动。更为可贵的是,方家井村的干部群众对村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干事创业激情比以往更加高涨,全村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奋勇争先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由点及面:
明确目标任务,壮大美丽经济
通过蹲点调研,我们深刻感到,方家井村的发展,正是新时代富阳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换届以来,我们始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土地有人耕种、房子有人居住、产业有人兴旺、“三园”(田园庄园庭院)有人美丽、文化有人传承、和谐有人构筑的“六个有”目标,拆违建、清溪流、扫干净、堆整齐、种满园、点漂亮、增收入、人和谐的“24字”工作法,联动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经济“三美”建设,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最美示范区。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美丽理念深入人心,美丽工作全面铺开,竞赛比武热情高涨,全区“三美”新农村建设无论是“颜值”上,还是广度上、深度上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有力地助推了富阳的转型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富阳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美丽经济发展上短板较为突出,表现为思路还不够开阔、方法还不够灵活、举措还不够有效等。比如,有的基层干部发展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创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带动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有的镇村守着极好的自然人文资源,却没有把它们当作产业、资本来做,抱着金鸡不下蛋,使老百姓享受不到美丽建设带来的成果。到2017年底,富阳276个行政村中,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还有70个,其中56个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
为此,我们提出把发展美丽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区“三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提出了几条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明确美丽经济发展方向。富阳地形“八山半水分半田”,农村自然条件优越,生活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结合这些条件,可以打造一批富春山居综合体、富春田园沙洲综合体、富春乡村村落景区、富春乡村文化品牌,从而形成具有富阳特色的美丽经济发展模式,将美丽变成财富、变成增长新动力、变成群众幸福感。
二是要突出培育美丽经济新业态。美丽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是一种产品、一种消费,既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农业产业,更包括教育培训、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科技文创、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业态。我们要充分用好本地自然人文资源,讲好人文故事,办好节庆活动,培育好新业态,不断导入人流、扩大消费,实效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是要坚持打造特色亮点。发展美丽经济,没有一点特色、亮点,是吸引不了人家进来的。对此,每个地方都要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找准自己的路子,用好本地资源,讲好自己的故事,卖好自己的拳头产品。比如,龙门古镇旅游、东梓关杭派民居、新登畲族风情、银湖制笔制伞、永昌竹笋、上官球拍、湖源元书纸、里山安顶茶叶、洞桥青少年营地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产品与产业开发,就是要突出品牌形象,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大与农户的紧密联系,带动一方区域发展和群众致富。
四是要强化政策保障。要积极推动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更多地向农村配置,特别是充分用好土地、房产两大资源,吸引更多人才流向农村,为农村的建设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鼓励试点先行,制定出台土地、房屋使用权流转方面的政策,让闲置土地流转起来,让闲置房屋使用起来,为农村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奠定基础。要制定支持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给乡村休闲旅游带来更多的政策激励。
五是要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兴不兴,关键在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村级组织换届以来,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走上村干部岗位。对此,要抓好村干部“领头雁工程”,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要成为发展美丽经济的标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带领基层群众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要组织开展好村干部擂台比武、美丽庭院大比武等竞赛,形成“大家一起干、大家一起上”的良好氛围。要培育一批产业带头人,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手工技艺人员,在传承发展传统特色手工艺的同时,成为美丽经济发展带头人。要把群众动员起来,尤其是要充分运用好乡贤资源,把在外闯荡成功的乡贤请回来,通过出谋划策、引进项目、投资开发,助推农村美丽经济发展。
【作者为杭州市富阳区委书记】
投稿邮箱:hzdaily@126.com
联系电话:0571-8505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