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于区位与历史基础的局限,2017年姜家镇仍有10个经济薄弱村,占比高达35.7%。
在市级机关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市信息中心党支部利用清明节期间,在市民中心职工食堂开展四天五场次茶叶代售活动,共出售茶叶100多公斤,销售额7万余元,为姜家镇浮林村集体经济带来近3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在机关食堂售卖茶叶
为推动姜家镇农特产品走进市民中心,通过多次对接协调,并实地考察姜家镇野蜂蜜、鱼干、菜籽油等农特产品后,初步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为姜家镇村集体经济“消薄”以及生态有机农产品“进城”提供“姜家样本”。
5月22日,市发改委组织人事处、市信息中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后勤服务中心相关人员赴淳安姜家镇,实地考察野蜂蜜、鱼干、菜籽油等农特产品,并召开现场座谈会,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
在机关后勤服务日,现场专门为姜家镇设立了“千岛湖优质农特产品直卖点”,来自姜家镇球山村的土蜂蜜、黄村桥村的野生鱼干、沈畈村的农家菜籽油等农特产品在现场进行了销售,两个多小时,4个村庄的老百姓实现销售收入3万余元。
售卖现场
市发改委召开姜家镇优质农产品进市民中心售卖专项座谈会,就姜家镇农产品的优劣势、改进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市发改委及姜家镇将针对前期售卖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进一步改进产品包装,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形成农特产品进市民中心的长效机制,打造姜家镇优质农产品品牌,助力姜家镇集体经济消薄增收。
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 王艳侠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
人才是关键,选好乡村振兴带头人。村两委班子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当地集体经济的水平和村风村貌,但由于农村基层工作压力大、收入低,很难留住年轻干部。当前农村迫切需要的是年轻优秀、乐于奉献、敢于担当,返乡带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此外还要吸引一些返乡创业的人,以人的流动带动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
产业是支撑,注重特色和经营。姜家有“绿”的优势,也有“农”的资源,但不管是农家乐还是茶叶种植,都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要结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围绕农业观光体验、健康休闲养生做好特色文章,不仅要卖产品,更要把城里人引进来,带动服务消费。要算好收支账,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引入专业运营团队。
文化是灵魂,留住宝贵印记。姜家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多次到姜家会文讲学,现仍存嬴山书院、百琴楼等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产已经得到了保护,但对外知名度不高。遗产要更好发挥作用,就要坚持保护遗产与改善原著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周边业态调整相结合。为此,应把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当地旅游特色串联起来,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