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关天,这是应该去做的事!”
——记救火英雄陈宝和
陈宝和,1943年出生的他今年已是75岁高龄,但看上去依然挺拔硬朗。他与妻子王丽庄结婚多年,老两口感情一直很好,他心疼妻子,日常烧饭买菜的活他总是抢着做了,王阿姨说起他时常常带着隐隐自豪的笑容。虽然陈师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群众,但他的妻子王阿姨是一名老党员,在平时受妻子的影响不少,因此他也总是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且乐于助人。
陈师傅热心社区事务,经常与王阿姨一起参与到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来,他多才多艺,会包一手好粽子,去年社区组织端午节包粽子比赛,陈师傅“力压群芳”,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与他同住一个楼道的居民,说起他时总是竖起大拇指,他是大家口中的“管家婆”。楼道里的住户家中若有灯泡坏了,水管堵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也总是不厌其烦,不顾脏与累,热心免费的为大家维修、疏通。由于住的是老小区,住户以老年人居多,每当他看到楼道脏了或是公共设施坏了,他会第一时间拿着工具在那里修修补补,提前做好预防。若是碰到极端天气,楼道前积了水,积了雪,他会担心起楼道里的老年人摔倒,又是他第一个拿着扫帚水桶,一大早就在那里扫扫搬搬,争取在其他住户出门前先清扫干净。他就是这样一位热心奉献又默默无声的人。
年轻时,他曾是蜀山街道章潘桥东庄周村的知青,1960年他作为一名老师在村里的小学教书,主要教授的是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学生,直到1975年离开。在11年的教书期间,他就已将村里的那些独居、孤寡老人记挂在了心里,每逢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他常会带着东西前去探望,与老人唠唠嗑,拉拉家常,了解一下老人们的难处,让老人们排解下寂寞忧愁,老人们都很喜欢他,所以尽管已经离开当时下乡的地方这多年,但他与村里人的感情依然很深,常常会回村子里探望。
2017年的12月4日对他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天,这一天他得知村里85岁的老书记生病了,于是前去看望病人,没想到遇到村里一户人家的二楼卧室发生了大火。当他听到有人呼叫“救火!救火!”的声音时,他什么也没想,二话不说,急忙奔去现场。到了现场,他一边叫村民拨打119,高喊着关掉电闸,一边第一时间冒着浓烟直奔二楼救人。忍着呛鼻的浓烟,他在二楼的卧室门口,发现了一位70多岁有着多处烧伤又被浓烟呛懵的老太太和一位16岁的瘫痪儿倒在地上,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他不顾一切抱着少年领着老太太冲出浓烟,将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
然后,他再一次冲进了火灾现场,这次在楼梯的下面他发现了这户人家备用的煤气瓶,他想到如果火势蔓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拎起煤气瓶就往外冲,又叫了当时在现场的村民一起抢运,终于将备用的煤气瓶全部转移到了安全位置。接着,他第三次冲进了房子,将厨房间连着煤气灶的那只煤气瓶也抢运了出来。三次冲进火场的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消防队员来到现场后也一直协助灭火,直到火势被完全扑灭后才离开。
后来,他回家与家人闲聊时说起此事,大家都不禁一阵后怕,要知道他也已是一位75岁的老人,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却冲在最前线,家人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女儿心疼他说:“现场人很多,不一定要你去,何况你也岁数大了......”陈师傅打断了她的话说:“人命关天,这是应该去做的事!”
陈师傅做了好事,却从不到处宣扬,除了家人他谁也没说,直到一个月后,西河路社区通过村民寄来的感谢信了解了此事,向他的妻子王阿姨询问后,才得知这件事的详细经过,但陈师傅仍然一再地表示这是他应该做的事。
陈师傅三次冲进浓烟滚滚的火灾现场,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救人,并且做好事后不宣扬的事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他用真情换来了邻居们对他的赞扬,用真心换来了村民对他的认同,也用真爱挽救了两个人的生命,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我们为这满满的正能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