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昨日下午,列席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市政协委员们认真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分组讨论中,委员们围绕着杭州改革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说想法、提建议、给对策,积极献智建言。
“报告回顾总结非常精炼,运用大量事实和数据,非常具有说服力;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思路清、重点明、举措实、落点准、力度强,符合杭州实际,是一个主题鲜明、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好报告。”“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充分体现了省市党代会、全会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委员们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18年的工作重点,委员们结合各自实际,重点针对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水平、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守住发展稳定重要关口、提升民生保障等话题展开了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创新驱动、实施拥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找到了今年工作的着力点和行动计划。可以说,这一份报告给了杭州人一种自信,一种城市不断发展的自信。”市政协委员朱智慧在讨论时说出大部分政协委员的心声。
以交通为先导加快协调发展
打造拥江发展战略支点
在过去的一年间,钱塘江两岸成为杭州发展的新空间、新阵地、新引擎。拥江发展战略正在从一个决策层面的“概念”,步步推进、走向现实,成为这座城市迈向世界名城的动力总成。
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正是本届代表委员最关注的热点热词之一。一个多元复合、多向通达、快慢结合的综合滨水交通体系,也是拥江发展战略的重心。在市人大代表、萧山区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工程师沈奇看来,拥江发展是我市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推进市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其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是重要一环。他建议,要研究重大基础设施沿江布局,构建“拥江发展”的“大交通”体系,联通从上游富阳、滨江、萧山直到大江东的交通走廊,使钱塘江南岸相关区域连成一线,培育集聚“拥江发展”产业大走廊。
在地铁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市人大代表、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剑明说:“希望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能总结有益经验、学习先进做法,结合拥江发展等战略实施,高度重视地铁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线网规划前瞻性研究,提高地铁建设运营的资金平衡能力,强化地铁建设用地保障,为杭州世界名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
以人民满意度来检验改革成效
“最多跑一次”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
“杭州在创造奇迹。”这句话,市人大代表、杭州学军小学荣誉校长杨一青连着提了好几次。他说,报告用数字说话,实事求是,工作也有目共睹,成效显著。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办了很多大事、难事、急事,真正实现了改天换地,创造了很多奇迹,非常了不起。杨一青说:“政府有大视野、大决心、大行动,要抓住后峰会前亚运契机,按照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制订了建设世界名城的三步走计划,有目标、有规划、看得远,立意高远,举措扎实,令人振奋。”
这其中,少不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枚功勋章。市政协委员、上城区政协副主席马彦说,“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推动了政府部门的服务理念转变,站在企业和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大家得到了实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长篇幅提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其中特别提到继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体现了政府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稳步推进,分类实施。”
他说,对于社会服务类,比如水、电、气的审批,的确需要做到最多跑一次,越快越好;而对于有上位法规定或跨部门的行政审批,则要努力做到时间短,效率高。
市政协委员、浙江六律律师事务所主任周建平还特别提到了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既是一种司法改革的创新,也体现了最多跑一次的实效。这种尝试让老百姓可以从一趟趟跑到少跑几次,从少跑几次到跑一次办结,再从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直接网上办理,这是真正地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能用八个字来形容我的心情:我爱杭州,杭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