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东风拂面世界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3-22 00:35:13 星期四   

    这是中国元首外交精彩纷呈的5年。

    这是为人民谋福、为国家负责、为世界担当的5年。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5年来,遍访世界57个国家,接待了110多位外国元首访华。

    运筹帷幄、亲力亲为,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前行。中国地位显著提升,中国角色备受瞩目,中国理念大放异彩。

    从历史长空俯瞰,过去5年,是中国与世界关系长卷中不同凡响的一章。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华民族在新一轮世界变局中挺立时代潮头。

    风云变幻,我自阔步向前。东风拂面,世界为之一新。

    大外交标注新方位——过去5年,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8年2月,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发布了一份题为《全球化世界中的权力和影响力》的报告。报告中的观点引人关注——近年来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显著扩大,全球影响力指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从不同的维度审视,以不同的指标衡量,过去5年,中国在世界舞台前行的速度令世人惊讶。国际观察家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向全球卓越大国转型”“更自信、具有更大能力的全球性大国”等语句描述“不一样的中国”。

    习近平主席说:“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的大国方位,既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水到渠成,也是元首外交攻坚开拓的主动塑造。

    新理念、新实践、新倡议,耳目一新;大格局、大手笔、大胸怀,气势恢宏。过去5年,中国外交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气度超出外界的想象。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数百年沧桑浮沉,世界目光投向东方。从“坐上了主桌”到日益走向舞台中央,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今天的中国正经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即从“抓住机遇”到“创造机遇”。

    这样的时刻意义非凡:

    ——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启航。两年来,在“全世界惊诧的目光中”,这一全球首个由中国倡建的多边金融机构已经四次扩容,84个成员遍及五大洲。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说,亚投行体现了中国发展理念,闪烁着中国时代精神,充分展现出中国影响力。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入篮”。人民币成为首个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新兴经济体货币。而在当年1月份,中国就已正式成为IMF第三大股东。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盛况空前。

    ……

    世界改变着中国,中国也改变着世界。英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彼得·诺兰说:“世界在变,而中国是最重要的变化。”

    大外交塑造新角色——过去5年,中国表现备受瞩目,负责任大国形象深入人心

    回顾过往,总有一些时刻因意义非凡而成为永恒。

    2017年1月,白雪纷飞的瑞士达沃斯小镇,接踵而至的“黑天鹅”事件给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带来迷茫和焦虑的情绪。逆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曾经的自由经济秩序旗手”选择后退,此时此刻,习近平主席从达沃斯向世界发出了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声音。

    如何看待中国的世界角色,对一些国际观察家来说,曾是“一件容易引起混淆且需要激辩的事”。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压倒了各种杂音,让世界对中国角色有了更加明晰的判断——“世界稳定的关键因素”。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说,很多人认为,达沃斯的“中国时刻”是“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转折点”。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相互激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变局的漩涡和乱流中打转。面对“乱”“变”交织的世界,中国展现出成熟而负责任的姿态:“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当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不但以对全球经济增长30%以上的贡献率成为拉动复苏的强劲引擎,更开出创新和结构性改革等标本兼治的“中国药方”。美国《时代》周刊的评价是:中国是经济领域“唯一最强势的角色”。

    当孤立主义、保护主义不断冲击多边合作,中国始终信守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承诺,始终推动多边贸易机制建设,始终支持联合国事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是“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

    当朝核、伊核、叙利亚、阿富汗等热点问题久拖不决,中国秉持和平性、正当性和建设性原则积极参与解决。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将中国称为“解决世界上最棘手问题的助推器”。

    更具意味的变化来自世界对中国道路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致。当被民粹主义、分裂运动以及政治极化、社会分化撕裂的西方陷入治理的困境,中国的治理成就赢得了全球瞩目,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时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如今,南南学院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领导精英汇集之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寻求发展与治理之道。有数据显示,2018年在中国学习的讲英语非洲国家的学生数量首次超过了在美国或在英国学习的学生数量。

    近代以来,中国或被时代大潮裹挟或在其中蹒跚顿挫。如今,它正沿着自己的道路坚定前行,并成为新一轮世界进步发展大潮的弄潮儿。瑞士学者让—皮埃尔·莱曼说,21世纪的中国正在并且必将扮演根本性的角色。

    大外交开辟新秩序——过去5年,中国理念大放异彩,东方智慧与天下情怀感召世界

    刚刚结束的“两会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年前,习近平首次当选国家主席。他在就任后第一次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讲了一句话:“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这句话,给世界留下极深印象。

    甲午战争120周年,一战爆发100周年、二战胜利70周年……5年来,人类走过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时间节点,历史的回荡与现实的抉择激发人们对和平与秩序新一轮激辩和思考。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考题,中国庄严写下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答卷。

    纽约联合国总部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多边外交世界瞩目之地。2015年9月和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站在联合国讲坛向世界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后,人类命运共同体被一次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说,中国倡导的没有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对抗的国际秩序正成为“举世公认的准则”。

    纵观冷战后的西方话语体系,从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及至近来被渲染的“大国地缘政治竞争”,西方似乎总走不出对抗冲突的思维怪圈。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中国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

    从新型大国关系、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在“和平学之父”、挪威学者约翰·加尔通看来,中国正在为世界提供一种新“世界观”,这便是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情怀打量世界。

    “中国正向它的全球命运观念进军。”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如是说。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提供了一种新的共同发展繁荣方案。

    5年来,“一带一路”从梦想走进现实,如今已是硕果累累。印度尼西亚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苏尔约诺说,“一带一路”蕴含了“和为贵”“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好的公共产品”。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世界期待,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参与记者:刘丽娜、商小盈)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 郝薇薇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