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泉的17年,守护那口甘冽,他期待着后来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5-18 17:06:45 星期五   

虎山公园里,有两眼无名泉水,十几年间,前去排队取水的市民络绎不绝。 

两个泉眼显然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它们是怎么来的?取水人不少,知情者无几。 

直到春节前夕,一块字迹工整的告示牌出现在泉眼上方:“17年来,这是(我)最后(一次)带病组织大家疏通水管,水池盖好小房子,(我)从此就无牵无挂了……”告示的落款处写着:“八十三岁老人钟鸿亮离别留言”。 

取水的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年来,是一位老人守着这一泓山泉。可是,钟鸿亮又是谁呢?

几乎没有取水人知道钟鸿亮其人其事,几位年纪稍长的取水人仅仅有这样浅浅的印象——有一位老人一直管着泉水,以前经常能看到他。

“最早把泉水弄好的,是一位钟老师,今年80多岁了。”一位家住丁桥的老先生说出了答案,“据说钟老师身体不好,有些日子没来了。” 

虎山半山腰,一个砖结构的蓄水池安静地坐落于林间。一根水管从蓄水池引出,依山涧之势直通泉眼,泉水方能从泉眼处流出。

“这个蓄水池也是钟老师出钱造的,为的就是保护水源不被污染。”老先生说,“这里的老住户都知道,钟老师是真正的护泉人。他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圆脸、银发、穿着笔挺成套的黑色中山装,临平的医院里,钟老显得精神矍铄,只是左手上戴着的蓝白条手环提醒着,他是一名病人。

钟老是余杭人,他最初接触那泓无名泉水,是在2001年。“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现在看到的两个泉眼。”那时,钟老看着泉水自然汇成的小池子,觉得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几经思量,他自掏腰包,花了1700元,买来砖块、水泥、水管,凭一己之力将这些建材搬到了半山腰,兴建了蓄水池,再用水管将泉水引至山脚,做成了第一处泉眼。

善始易,善终却要多经坎坷。蓄水池建好没多久,一场夏季暴雨带来的山洪将它完全淹没,树叶、杂物满布池内。钟老连赶几天工,用山石筑起一个防洪坝,引山水沿蓄水池边泄出,不致污染泉水。 

让钟老难以放心的是,在日常取水过程中,有人擅自拉开引水管前的滤网,导致杂物被吸入管内,造成水管被堵,泉水越来越小,甚至有人直接去蓄水池舀水,污染了水源。这些举动让钟老不得不进行了“最后一次”维修,并写下了那块“离别留言”。 

心脏不好、胸腔积水,身心俱疲的钟老实在承担不起护泉人的责任了。那一块告示牌,他希望所有取水人都能看到。


交谈中,我们与钟老还有一些零散的问答,也许能让大家进一步认识钟鸿亮这位老人。

杭加:您觉得这两眼泉水好在哪里? 

老人:这水是山里的地下水,口感甘洌。前些年,有关部门来检测过,说泉水达到Ⅱ类水标准,就是大肠杆菌有些超标,回家烧开喝就没问题了。合理利用泉水,也是在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杭加:您以前做过类似的引水工程吗?做起来困难吗? 

老人:我是师范毕业的,后来去余杭的鸬鸟镇当了老师。那时候山里穷,一个学校只有6个老师,我教全科,语文、数学、自然、体育,什么都教,学校里很多事情也要自己动手。那时候,山民就靠蓄水池蓄水,然后用劈开的竹子当水管引水。我就是想起了当年山民的法子,建造了蓄水池和泉眼。

杭加:您写的告示牌已经不在泉水边了,去哪里了?

老人:是我自己拿走了。我写那块牌子,也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苦心。但老是放在那里,不好意思的,我就骑着三轮车,把牌子收掉了。  

杭加:您保护泉水那么多年,家里人是什么态度? 

老人:以前家里人当然支持了,毕竟是做好事。现在他们不同意了,说我身体不好、年纪大,不要再操心这种事情了。其实,后来我为泉水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瞒着儿女的,比如花了多少钱、干了多少活,被他们知道肯定又要说我了。现在我唯一遗憾的是,住得远了,不能经常喝到那口泉水了。 

杭加:很多人说泉水没有名字,您想过给泉水取名吗? 

老人:想过的。你看,第一个取水点的泉眼有两条鱼,泉水从鱼嘴里流出,我想过叫它“双鱼泉”,另一个取水点我就没想过名字。不过,大家都知道虎山公园有泉水,那就好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李维和 王翔   编辑:许佳炜
这一期的善城·杭州志,我们要给大家讲述一个老人和他守护了17年的泉水故事。虎山公园里,有两眼无名泉水,十几年间,前去排队取水的市民络绎不绝。 两个泉眼显然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它们是怎么来的?取水人不少,知情者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