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农村老建筑中读懂“家在钱塘”
发布时间:2018-06-20 16:00:26

6月10日早上,下了一点小雨。

眼见着大巴车到村了,孩子们趴着车窗发出“哇!好美啊”等赞叹;这时,记者听到后座一个男生在碎碎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触景生情啊,他已经在细细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了!

小画家采风团走进800多年的新叶古村

2009年—2017年期间,杭州有近2000处农村历史建筑得到修缮,大批农村历史建筑得到了抢救性保护。6月9日是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杭州市农村历史建筑综保工程九年大型成果展在杭州博物馆举行,第九届“童画杭州名人”主题绘画比赛也在第二天带领孩子实地探访“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这一次,我们来到因为“爸爸去哪儿”而火爆全国的建德新叶古村。

为了让孩子们“深读”古村,我们的古村守护人——首届“杭州最美文物守望者”之一的叶建良为孩子们做全程讲解,他生在新叶村,长在新叶村,是一名文保志愿者。

据悉,新叶村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距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祠堂是新叶村古迹中最典型的建筑,它不仅数量多,而且等级层次分明,规格齐全,记录了大量历史的民俗信息。

“新叶村人在创业之初就十分重视子弟读书,村中建有书院、私塾、义学和学堂。在新叶村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街巷的路中间是一块块大石板连接而成,这是为了让读书人足不沾泥、雨不湿鞋而专门铺设的,而且每一条石板路都通向学校……”叶建良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身为叶氏后人同时也是新叶村党支部书记的叶建良就开始了古村保护的一系列措施,让新叶古村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意间被“遗落”下来,成为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也成为一处令现代人流连的“世外桃源”。

在绘画中读懂建筑读懂历史

听着“叶爷爷”讲着似乎很遥远,又似乎很近的叶氏故事,孩子们也被叶爷爷对历史建筑对古村落的那份爱与热情所感动,叶爷爷说什么孩子都很爱听。

例如,吃午饭的时候,有小朋友似乎不愿意吃了,叶爷爷就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你们学过吧?刚才我们在水田里看到农民伯伯插秧了,那些小秧苗成熟了,收割了,就成了我们碗里的饭,别看这小小的一粒米,一年下来,农民伯伯们差不多要流这么一大碗汗……”孩子们瞪大眼睛,听懂了,然后迅速地把饭吃得干干净净。

在美丽的村塘前,白墙黑瓦倒影在水中,一群群鱼儿游来游去,怡然自得的鸭子自在地划着水……

家在钱塘,美景如斯,入画岂不是更美?

这一幕幕,被孩子们用画笔记录下来了。

孩子们在古建筑群中画画,读懂建筑,读懂历史,读懂一些微小的“人生”,同时,也无比期待着创作第九届童画杭州名人大赛的作品。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教育局、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杭州名人纪念馆、杭州日报、杭州市美术家协会、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部、建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承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楼沐阳 通讯员 郭丽云 陈杰 记者 熊艳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