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遗址又有新发现 专家认定遗址为“吴越贵族墓群”
发布时间:2018-07-04 15:44:56


经过专家的进一步考古钻探,在鸿山遗址土墩中发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遗存,这就意味着其存在时间从战国早期提前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而之前认定的越国贵族墓群其实应该是吴越贵族墓群,这一考古发现成为“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论说的重要佐证。


从今年2月中旬起,中国考古界资深考古家邹厚本教授率领鸿山土墩钻探团队历时15天的考古钻探,对大遗址保护专家陈同滨通过历史地图以及遥感技术标出的118个遗址土墩一一复查:标出的118个土墩中,有13个已经湮没,加上钻探过程中新发现的3个,实际存在土墩数量为108个。这108个土墩全部属人工堆积,分为三个时期:宋、明、清;春秋战国;新石器时代。经过对这些土墩土层和包含物的分析论证,确定其中的35个为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占土墩总数的三分之一。据了解,鸿山越墓前期考古中丘承墩等战国墓葬为7个,挖掘总数为20个,也占三分之一,因此可以认为这一结果符合考古规律。


自称苏州人的邹厚本教授祖籍就离鸿山不远,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参与过硕放明墓考古发掘,可见与无锡渊源之深。“鸿山越墓入选去年十大考古发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上世纪50年代的大墙门土墩群落的发现已经证实了这片土地的‘不同凡响’,后来大墙门的原址建成了硕放机场,而鸿山越墓则有可能成为大遗址的保护项目。”邹厚本教授对于这方土地十分熟悉,对鸿山越墓更是“情有独钟”,“鸿山越墓证明了历史文明的延续性,比如大墙门的断代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属于吴国时期,而鸿山越墓则已经考证为公元前470年左右战国时期的越国,这里面就有一种延续性。”

作为此次考古钻探的重大成果,从这些土墩中还发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遗存。据市文管部门专家介绍,这些遗存中出现了几何印文陶、曲折纹、回纹、方格纹等典型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考古特征,还有一些出土的编钟等也与前期考古的结果互为印证。这一重大发现也成为无锡是吴文化发源地论说的重要佐证。鸿山遗址最初被定为越国贵族墓,考古界就一直对此存疑: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前后相距几年,吴地何来这么多的越国贵族墓?这一疑团也一直困扰着从事鸿山考古的文物工作者。这次发现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也就解释了越国墓的由来。这次考古钻探的领队、原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资深考古家邹厚本认为,根据远古流传下来的墓葬规律,一般一个部落或一个城堡的上层部落的墓葬会集中在一个地区,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而鸿山遗址目前就存在着这一个延续性,说明这是一个从春秋时期的吴国至战国早期的越国延续下来的墓葬群。从墓主上看,这应当是一个吴人的贵族墓地,从时期上看,这是一个吴越贵族墓葬群。邹厚本教授在钻探结论中认为,鸿山遗址群落是吴越贵族墓群,更为准确的定位则是吴人贵族墓地。因为远古的风俗不远葬,尤其是大规模墓葬更是如此,所以可以肯定,鸿山附近应该还有曾经的部落遗迹。而早年从白丹山也曾发现大量的几何印文陶等西周至春秋时期特征遗迹,白丹山所处位置与鸿山直线距离很近,其中不无“一脉相承”的延续关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叶风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