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两千年前文景盛世 石破天惊汉阳陵
发布时间:2018-07-04 15:55:13


在秦始皇的陵墓中兵马俑矗立了几千年,那些冷峻的战士高大忧郁而沉重,似乎在时刻准备着再次投入军旅生活,他们的出世结束了“中国古代无雕塑传统”的说法。而在西汉第四位皇帝刘启的墓穴中则居住着另外一群多彩的陶偶,他们身着色彩缤纷的各式服装,被安装了木质的手臂,他们的出现带给整个世界超乎想象的震动,甚至有很多学者认为其艺术性和研究价值要超越兵马俑,标志着中国雕塑艺术的成熟。汉阳陵埋藏着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神秘的地下王国正是两千多年前文景盛世的翻版和再现。


汉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基本告竣,历时约27年。整个陵园占地约20平方公里,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陵坑、北区从陵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徒刑墓地以及阳陵邑等几部分组成,是一个宏大而丰富的文物宝库。站在这里,极目远眺,泾河蜿蜒于北,渭水奔腾于南,两河在陵东不远处交汇,形成挟双龙而东向的气势和“泾渭分明”的独特的景观。在苍凉厚重的黄土台地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兀雄浑。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筹备,总投资约为一亿元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座全地下的现代化遗址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在于整个展示厅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全封闭展厅。这样参观者可以透过玻璃来清晰地观赏文物,而又与文物完全隔离,为增强观赏效果,一条悬空型玻璃通道南北延伸,横跨陶俑坑之上,踩着玻璃俯视脚下,可看到考古人员的发掘清理过程,这种复合中空电加热玻璃强度大、耐高温,透明度好,坑道中为了保护文物需要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湿度,通电加热能保证玻璃不会凝结水雾。一块正方形的玻璃一个平方米,能承受400公斤的重量。游人在这里,置身玻璃通道,能够更真切的观察和感受这些珍贵的文物,恍若穿梭古今,为古代帝王的尊崇与奢华感叹不已。


汉阳陵内“人丁兴旺”,所陪葬的陶俑身高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二,但数量众多,不仅有等级分明的妃嫔将相,还有当时社会所包含的各色人等,包括排列整齐气势宏伟的铠甲武士俑,低眉顺眼的宦官俑,更多的是平民陶俑,他们个个分工不同,仔细观察面孔甚至可以看出他们的年龄和身份,令人啧啧赞叹。如今在坑道里所能看到的阳陵陶俑多是裸佣,但千万不要以为在文明昌盛的汉代流行这种一丝不挂的文化,其实他们在被安放到地宫之前都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并安装有木质的手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已经腐朽成为了灰烬,仅剩下全裸的躯干供人欣赏,不过可以想象得出,按照史书记载当时褒衣博带的时尚装扮,这些陶俑应该是何等的精巧壮观。


除了这些陶俑人像以外,汉阳陵中最轰动世人的当数为数众多的小猪俑,可能因为当时社会猪代表了财富和地位,希望能够在后世继续享用,陵中埋葬家畜的坑道中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猪俑,个个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小猪虽然没有尾巴(烂掉了),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它的眼睛嘴巴甚至乳头,非常生动可爱。除了猪以外,墓穴中还有羊和狗等随葬俑,狗俑甚至可以分辨出是家狗还是野狗。 


另外,汉阳陵中的其他随葬品也不可枚举,战车、兵器、各种建筑,甚至还能看到现在已不顾存在的珍禽异兽的骸骨。据博物馆的吴馆长介绍,现在参观时看到越是空旷的地方,就是当时陪葬品越丰富的地方,多是丝绸和粮食等容易腐朽的物品,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据介绍,在已经腐朽的谷物残骸中,曾经发现过两粒被沙土置换的花生,如果得到有力验证的话这将推翻花生原产于美洲的说法。 

汉阳陵作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掘出的文物具有难以估计的科学价值,同时这些文物与两千多年前西汉王朝中枢机构和宫廷生活的物品别无二致,使得这一发现具有强烈的观赏效果和艺术魅力。

来源:中国网   作者:越明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