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余年良渚考古历经四代,遗址公园下半年开放
发布时间:2018-07-24 14:31:09

“一千年前的文明看北京,两千年前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前的文明就要看杭州良渚了。”

今年1月28日,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6名年轻考古队员登上了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舞台,在节目中,他们是良渚“玉琮王”的守护人,在现实工作中,他们从各自的领域,考古发掘、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地质考古等守护着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圣地——良渚遗址。他们也是第四代良渚考古人。

2018年1月26日,中国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那一刻,距离“良渚”两个字首次出现在考古领域,已经过去了80多年。这80多年,良渚考古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今年夏季,这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遗址,将迎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专家们,他们将对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的有效性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现场评估。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又建设得怎样了呢?

近日,记者走进仍在建设中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采访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听他讲述了良渚考古的80年。

良渚遗址是四代考古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成果

“1936年,施昕更先生在他的家乡良渚镇发现了良渚遗址;1959年,良渚文化命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辈牟永抗、王明达先生发现了反山遗址、瑶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从这个时候开始,谈起中华五千年文明,就绕不开良渚遗址了。”在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内,刘斌追溯起了良渚考古的80余年。2007年,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2015年良渚水利系统得到确认,揭示了“中华第一城”和“世界第一坝”的宏大格局。以刘斌、王宁远为代表的第三代考古人功不可没。

现在,良渚考古人已是第四代,他们很年轻,都是80后、90后,他们除了田野考古,还更多地采用“科技考古”的方式,运用更高科技的手段,去复活那些被历史掩埋的文明。

姬翔在考古队中负责地质考古,在他看来,良渚遗址里一块普通的石头,都可能和良渚城墙所用的来自同一个地方,“我想通过研究,找到良渚人为了建造这座城,究竟走了多远的路”。研究植物考古的武欣表示,从良渚人的食物,五千年前的炭化稻米中可以推测,是古城的一个粮仓失火后留下来的。根据遗留在土中的炭化稻米的数量推测,这处粮仓大概有20万斤的埋藏量。有这么多的稻米,一方面说明古城内粮食的存储量很大,另一方面,在城内一直没发现水稻田,城外有水稻田的存在,说明当时已有了城乡分别。此外,研究动物考古的宋姝表示,良渚遗址中还出土了30多种动物,猪头骨是出土频率最高的一种动物,还有圣水牛的头骨等,此外,在家猪和鹿身上还发现了屠宰、烧烤等痕迹,说明这些动物在当时已经登上了良渚人的食谱。

“现在的良渚考古,并不单纯是一种文物和历史的概念。”刘斌说。

良渚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圣地”。位于杭州北郊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如果申遗成功将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

世界权威考古学家、英国皇家勋爵、上议院议员、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科林·伦福儒教授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联合,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良渚古城的发现也曾6次列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更是被国际考古界选入“2011-2012世界10项考古新发现”。良渚古城的田野考古也多次荣获中国田野考古的最高奖。

未来,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跨国界、跨学科的研究。

考古遗址公园计划下半年开放

在建设中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记者看到,不少遗址分区上都竖起了图文展板,河道两边竖起了木桩,种上了一排排高大的绿植,小花遍地,天空中还有鸥鸟飞翔,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公园景象。

据了解,目前在建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总面积9.09平方公里,如果比作世界杯足球场,大约有1299个那么大。古城核心区将集中展示良渚时期人工堆筑的台墩式聚落的整体地貌。古城外围区域,保留大部分湿地和农田。

刘斌在遗址公园现场介绍道,良渚古城核心区内的莫角山遗址是5000年内的宫殿区。古城内的钟家港河道也进行了发掘和展示。除了莫角山宫殿区,反山王陵墓地的现场也将进行复原展示。

遗址公园传承文脉。“未来十年,我们将建设‘专家叫好、百姓叫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良渚文化国家公园,把良渚遗址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朝圣地、中国文化金名片,让各地群众共享遗产保护的成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曾说。根据规划,整个良渚文化国家公园将包括“三个圈层”——良渚古城遗址遗产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区、良渚文化国家公园区。

不仅如此,在未来,面向公众考古的体验中心将建设考古训练营、培训基地,形成青少年第二课堂,让神秘的考古更加平民化、更有体验感和参与性。目前,余杭区正在规划建设文化艺术长廊,不远的将来,大型神话舞剧《玉鸟》、“中华千古情”等反映良渚文明的文艺表演,将向世人展示古老辉煌的良渚文明。

良渚的故事也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2017年,良渚文化的介绍及代表良渚文化的玉琮、玉钺等典型器物图片,进入新版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全国的青少年也能学习领略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起源。此外,良渚词条也将写入新修订的《大百科全书》。

尘封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正在逐渐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中华文明新名片和世界文明史上璀璨的一笔。

开放后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底会是什么样?我们继续拭目以待吧。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刘慧 俞吉吉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