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结题鉴定会在天一阁举行。该项目于2013年11月立项,由天一阁博物馆和宁波大学合作开展,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次研究项目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理清了天一阁馆藏。天一阁目前藏有古籍22360种,158840册;其中善本古籍5313种,34626册。在这些古籍中,最有价值的是天一阁原藏明代文献(包括方志、科举录、文集、政书等),特别是3751种明刻本。在天一阁所藏清代文献中,最有特色的有259种稿本。这些稿本有三分之二是从未刊刻过的孤本,弥足珍贵。有的稿本是同一家族前后几代人的著作,如黄宗羲、黄百家和黄千人祖孙三代,万斯同、万言和万承勋祖孙三代。这些稿本,不仅能反映清代学术的传承演变,还能反映家族兴衰,有助于深入认识清代学术史和社会史。为此,天一阁博物馆出版了《天一阁博物馆藏古籍善本书目》(上下册,100多万字),该书收录并详细介绍了天一阁所藏每一种善本的书名、著者、版本、批校题跋、版式、装帧、册数、存卷、子目等内容。目前已有18161条数据(127911册图书)汇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可供海内外读者查阅,读者也可以登录天一阁博物馆官网注册,查阅天一阁书目信息及部分数字化的古籍。
本项目的另一重要成果是整理出版了《天一阁藏历代方志汇刊》(850册)。汇刊收录了天一阁所藏515种起自宋元、终于民国,时间跨度600余年的地方志。其中宋元地方志15种,明代地方志291种,清代地方志192种,民国地方志17种。在类型上,收录了通志、府志、县志、乡镇志、关志等,其中五分之三是首次公布,不乏善本和稀见的珍本。此举为研究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出版文化、书籍文化、藏书文化提供了原始文献,为中国现代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项目研究中还发现了一批珍贵史料,如张寿镛编《四明丛书》的手稿、张含的《艰征集》、胡贞开的《霜林寤歌》、林时对的《茧庵碎筑集》、沈冰壶的《沈氏诗醒八笺》等明清孤本著作手稿,以及屠隆、乌斯道、姜宸英、黄宗羲等名人散佚诗文,为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此外,课题组对文献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如出版了《天一阁藏清代珍稀稿本提要》,即将出版《天一阁藏珍稀明人文集叙录》;如天一阁所藏《徐氏宗谱》中明代宁波人徐时进所撰《欧罗巴国记》,是目前所知最早记述欧洲的中文文献。研究发现,天一阁藏《博物通书》是最早介绍西方电报知识的中文著作。这部著作除了介绍电磁学及电报知识,还专门设计出了一套中文电码系统,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套汉字电码方案。《博物通书》可说是中国电报史的先声,而在此之前中外学者一直以为该书在中国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