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聚焦浙博第三届“观众节”
发布时间:2019-05-20 15:15:21

国际博物馆日聚焦浙博第三届“观众节”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

早在今年1月25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就发布了2019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和海报。在海报上占据中心的,是一枚巨大的智能地图上的位置标记,与之相应的博物馆日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今年博物馆日主题,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还应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互联互通、包容互鉴。

国家文物局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博物馆,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将以“博物馆在身边”为主题举办第三届浙博“观众节”,为广大观众准备了丰富的文博大餐。这届“观众节”,一方面积极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作用,把博物馆带到大众身边,依托“流动的博物馆”和特色教育体验活动,让博物馆文化走出馆舍天地,走进社区、学校、监狱等社会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着眼于“传统的未来”,策划了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系列体验活动,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弘扬传统,启迪未来。

第三届“浙博观众节”启动仪式暨“以画印为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图片巡回展启动仪式

时间:5月18日上午9:30

地点:浙博孤山馆区主楼前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简洁有趣,寓意丰富,老少皆宜,是美育启蒙和传播的最好载体。国际博物馆日,浙江省博物馆特别推出“以画印为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图片巡回展,将珍贵的书画作品制作成对展陈条件要求较低的图板,输出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丰先生构建的充满真、善、美的暖情世界,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5月19日,图片巡回展正式启航,三套图板首站分别走进三墩镇绕城村文化礼堂、余杭区汀洲学校、杭州市南郊监狱。

对“画”丰子恺——

少儿漫画现场创作与展示

时间:5月18日上午10:00

地点:浙博孤山馆区主楼前

子恺漫画根植于传统国画的抒情写意,独具特色。特别邀请43位未来“小画家”,通过“以画印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图片展,品读子恺漫画中的画语,现场撷取子恺漫画的主题立意进行再创作,展现传统漫画的创新表达。

国际博物馆日传统技艺体验

1.国宝墨影——传拓技艺体验

时间:5月18日上午10:00

地点:浙博孤山馆区罗汉堂

拓印是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拓片既是对古物的再现,也默默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本活动依托浙博馆藏文物制作的衍生品,让观众亲身体验传拓技法,感受传拓的艺术魅力。

2.舞文弄墨——活字印刷DIY体验

时间:5月18日下午13:30

地点:浙博孤山馆区罗汉堂

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现在,置身于江南仅存的清代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内,活字板中的一个个字块精灵,将为小朋友们开启一扇新的历史之门。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讲座

1.龙缸和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

时间:5月17日下午14:00

地点:浙博孤山馆区报告厅

主讲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郑岩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考古学。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等。

2.传统与未来之间——龙泉窑青瓷的委屈

时间:5月18日下午14:00

地点:浙博孤山馆区报告厅

主讲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李震

李震,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兼职研究员,浙江海洋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北京香文化研究院学部专家委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代表性传承人,“李生和”第五代传人,李氏青瓷掌门人(守艺人)。2016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上,被文化部和北京市授予“大国工匠”荣誉称号。

奇趣博物馆 文物妙想秀

时间:5月19日上午9:30

地点:浙博孤山馆区罗汉堂

本  次活动分“啦啦啦~一起来杂耍”和“秀秀秀~富春山居服”两个板块,第一板块将带小朋友们认识东汉婺州窑堆塑罐,观察上面有趣的杂耍胡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超轻黏土自己捏塑小人制作创意堆塑罐。第二板块,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画一幅属于自己的《富春山居图》,并将画作与服装相结合,制作独一无二的富春山居服。

博物馆课程进校园

1.“无障碍美育课程”进校园

时间:5月20日

地点:余杭区汀洲特殊教育学校

为了帮助身心障碍人士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浙江省博物馆依靠馆藏资源,量身定制“无障碍美育课程”,以系列课程的形式,结合身心障碍人士的特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设计。通过“无障碍美育课程”传播艺术的种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平等、参与、共享”。

2.“文物话科学”课程进校园

时间:5月21日

地点:保俶塔实验学校

会喷水的鱼洗里藏着什么奥秘?越王剑为什么能千年不朽?古琴的发声原理是什么?“文物话科学”课程立足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以全新的视角探寻文物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结合学校课本知识,以课程的形式呈现给未成年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胡慧媚 记者 陈友望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