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掠影
发布时间:2019-05-20 15:23:44

浙江省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掠影

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今年的主题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浙江省博物馆启动第三届浙博“观众节”,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流动的展览与课堂把博物馆带到大众身边

第三届浙博“观众节”的主题为“博物馆在身边”,积极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作用,依托“流动的博物馆”和“行走的课堂”让博物馆文化走出馆舍天地,走进社区、学校、监狱等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浙博“观众节”启动仪式上,“以画印为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图片巡回展正式启航,并陆续走进三墩镇绕城村文化礼堂、余杭区汀洲特殊教育学校、杭州市南郊监狱等单位。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简洁有趣,寓意丰富,老少皆宜,是美育启蒙和传播的最好载体。图片展将珍贵的书画作品制作成对展陈条件要求较低的图板,输出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丰先生构建的充满真、善、美的暖情世界,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浙博“无障碍美育课程”与“文物话科学”课程进校园活动也将陆续在“观众节”期间启动,首站分别走进余杭区汀洲特殊教育学校与保俶塔实验学校。其中,“无障碍美育课程”是浙江省博物馆围绕馆藏资源为身心障碍人士量身订制的系列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的形式传播艺术的种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平等、参与、共享”。“文物话科学”课程则立足于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以全新的视角探寻文物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让学生在学习文物与科学的知识的同时,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通过系列趣味活动弘扬传统,启迪未来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浙江省博物馆着眼于“传统的未来”,策划了系列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体验活动,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

5月18日,在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浙博特别邀请43位未来“小画家”走进博物馆,对“画”丰子恺,品读子恺漫画中的画语,现场撷取子恺漫画的主题立意进行再创作,展现传统漫画的创新表达。小朋友们认真欣赏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感受其传达的“真、善、美”,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漫画创作中,现场创作了一幅幅充满童趣又富有内涵的漫画新作。

5月19日,一场“奇趣博物馆 文物妙想秀”活动,让文物“活”起来和小朋友们做朋友。活动由“啦啦啦~一起来杂耍”和“秀秀秀~富春山居服”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小朋友们在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东汉婺州窑堆塑罐,观察上面有趣的杂耍胡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超轻粘土自己捏塑小人制作创意堆塑罐。第二部分,小朋友们通过多媒体欣赏了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画一幅属于自己的《富春山居图》,并将画作与服装相结合,制作独一无二的富春山居服。

让专业的博物馆课堂走近普通观众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浙江省博物馆在馆区内面向观众推出了系列传统技艺体验与文博知识讲座,挖掘博物馆专业资源,带给观众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5月18日,馆区内先后推出了“国宝墨影——传拓技艺体验”与“舞文弄墨——活字印刷DIY体验”。拓印是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拓片既是对古物的再现,也默默纪录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本活动依托浙博馆藏文物制作的衍生品,让观众亲身体验传拓技法,感受传拓的艺术魅力。 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动邀请观众置身于江南仅存的清代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内,共同开启一扇新的历史之门。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浙江省博物馆还特别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郑岩和高级工艺美术师李震,为观众带来《和龙缸和乌盆 —— 器物中的“灵与肉”》《青瓷之美——龙泉窑青瓷的“委屈”》两场特别讲座。其中,《和龙缸和乌盆 —— 器物中的“灵与肉”》从两个不同类型古代器物碎片的拼接,从两则不同的古代故事说起,在器物、考古和艺术之间连接历史。《青瓷之美——龙泉窑青瓷的“委屈”》则带观众领略了龙泉青瓷这一中国特色传统制瓷珍品的独特魅力。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是博物馆拉近与公众距离的一个契机,也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新起点。浙江省博物馆将继续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文:胡慧媚,摄影:朱慧娣、罗鹏、龚莉莉、边瑾)  

来源:浙江文物网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