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笔墨助力良渚文化宣传 艺术大咖齐聚杭州创作交流
发布时间:2019-06-24 14:51:04

以传统笔墨助力良渚文化宣传 艺术大咖齐聚杭州创作交流

6月9日,一场以“良渚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创作讨论会在吴山明教授工作室里举行。

作为浙派人物画的代表人物,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在绘画的语言风格、意笔水墨、材料革命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他召集的创作团队成员包括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董文运、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孟祥军,他们都是中国画领域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表现力。

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陶文杰,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杭州亚组委宣传部部长周澍,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等参与创作讨论会。以传统笔墨助力良渚文化宣传,创作团队成员及艺术家们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创作研讨。

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在表现传统历史题材时有其天然优势,但在此之前,以国画表现良渚文化题材的大型创作看到的不多,此次艺术家们在创作方向上开拓思路,试图以传统笔墨着力再现良渚悠久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质和人文风貌,全面展现良渚文化的外在形象和价值内涵,为传播良渚文化贡献力量。

讨论会上,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和创作团队进行了沟通,并对良渚文化的历史和各阶段的考古进展做了细致的讲解。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境内。1936年施昕更先生首次发掘,1999年夏鼐先生命名“良渚文化”。八十多年良渚考古研究证明: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良渚文明,它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境内距今年代最久的早期国家文明遗迹。“之前我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大多局限于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其实,良渚文明的高度远不仅仅体现于此。5300年前良渚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文明阶段。良渚人在建城、农业、盖房、丝麻纺织、制陶、木作、竹器编织等衣食住行的方方方面,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考古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文明成果皆有据可查,良渚遗址已经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五千年前的良渚文明使艺术家们感到惊叹,同时也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创作热情和宽广的想象空间。创作团队再次赴良渚博物院考察体验,细化创作构思,结合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以艺术形象重塑当年伟大文明的形成过程。讨论会上,创作团队还对画作的主题思想、形式、尺寸等分别做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要从描绘国家文明的高度来进行此次良渚题材的美术创作。以五联画或七联画的形式,中间以大规模的都城建设、祭祀以及玉器制作的场面等为题材,两边分别是表现田园、农耕、渔猎等良渚人日常生活状态的画面,呈现出一幅符合当时良渚状况,体现良渚文明高度的精品力作。

艺术家自发组织创作,助力良渚文化宣传,体现了艺术家参与国家文化建设的强烈意愿,也是以艺术形式展现文化自信的情感表达。通过挖掘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有深度的挖掘和研讨,扩宽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纬度和深度,为艺术家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丰富的创作题材,也为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参与良渚文化宣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样本。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孙乐怡 整理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