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良渚王国》用儿童视角科普良渚文明
发布时间:2019-08-05 16:00:00

《五千年良渚王国》用儿童视角科普良渚文明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分社社长楼倩最近被一本良渚童书“刷屏”了朋友圈。7月初,由她担任责任编辑,由良渚古城的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领衔执笔的绘本《五千年良渚王国》,在各大书店上架。

和市面上其他良渚文明科普读物不太一样的是,这本书是写给7岁以上的孩子们看的科普绘本,是第一本针对孩子的良渚文明科普书。书中没有充满距离感的专业语言,而是把良渚人和文明,用童趣的语言、充满美感的画面、严谨的态度呈现给孩子们。从“水”“城”“玉”三个核心关键字入手,此书重点向孩子介绍了世界上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大的城址、中国独有的“玉器时代”等良渚文明特点。

“从动物、植物、矿物、环境,到陶器、玉石器、漆木器、农业、手工业等,展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活生生的五千年的良渚世界。”刘斌表示,尝试为孩子写童书,是希望为考古科普尽些力。

这本书的灵感,要从三位浙大中文系98级毕业生说起。作者余靖静毕业于浙江大学,在新华社做记者之时,曾参与2007年良渚古城、2016年良渚大型水利工程等考古发现报道。刘斌曾谆谆教诲她:“作为新华社记者,你有责任向公众传播考古成果。”余靖静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她的大学同窗好友曾奇琦,现在是浙江科技学院动画系系主任。2017年,曾奇琦在美国访学期间,发现国外的少儿绘本十分发达,想到国内原创绘本较少,于是萌生了创作绘本的想法。恰好,她俩的另一位大学同窗好友楼倩,毕业后进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已经是资深编辑,正在寻找合适的少儿创作作者。

2018年1月中旬,楼倩、余靖静、曾奇琦三人聊起杭州有两张文化“金名片”,在专业领域非常“牛”,但科普程度较低。其中之一就是良渚文明。选题通过以后,余靖静联系了刘斌坐镇,刘斌欣然应允。考虑到目前有关良渚的历史记载几乎没有,相关知识全靠考古发掘鉴定,三人觉得知识普及加趣味演绎的形式更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

作为资深童书编辑,楼倩认为,目前国内原创的高品质历史普及绘本并不多见,良渚主题的童书更是可以填补市场空白。大家研究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内外知识普及类绘本,曾奇琦明确了采用中国传统画风加现代漫画相结合的形式。

“我以前画插画,有时会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增强艺术表现力,但是这本书不同,所有内容都要尽可能还原史实,不能随意发挥想象力,同时又不能被严肃的史料拘束,还得有趣生动、有创意才能吸引小朋友。”曾奇琦说。先民捕鱼用的鱼镖、渔网,他们坐的船只有多大、穿的是什么衣服、戴的是什么头饰,都要经过考据。“经常是心里面有了想法,但迟迟不能落笔。”曾奇琦说,初稿经常被刘斌纠错,“‘狩猎’那个章节,器皿里盛放了一些食物,我一开始照着资料画,就被刘斌老师指出我原先画的器皿不是用来装肉的。”

“我每画一张,都会问儿子:配色喜不喜欢、这样讲故事够不够吸引人。书里‘捕捞’章节里,有两颗小螺蛳,有几段充满童趣的对话,就是从孩子那里来的灵感。”曾奇琦说。原来的文稿中,对玉器制作者这一部分的设置大概只有2页,现在因为孩子的兴趣点和求知欲,成书中已扩展至6页。

在画风上,曾奇琦借鉴了20世纪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向《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等国产经典动画片学习。她把敦煌壁画、汉画像砖艺术及其他古代装饰图案艺术融入创作中,采用水墨宣纸、青绿主色,整本书颇有江南风味。

“和时间赛跑”,又是另外一大“难”,所有人都是兼职创作这本书。刘斌身为所长,工作十分繁忙。但在百忙之中,还是带三人去看莫角山、瑶山、反山、水坝老虎岭段等遗址,介绍考古所当前的各项研究进展,深度讲解良渚神徽的含义。

曾奇琦平时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很重,只有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才有可能进行绘本创作。同时,她对良渚了解相对较少,要补课的量最大。在创作的最后冲刺阶段,好几次她都是凌晨两点还在微信里与团队人员核对细节,早上6点多又出发去学校工作。

绘本面世后,受到了许多孩子的好评。有家长说,7岁的孩子原来不太喜欢看书,拿到这本书却爱不释手。有家长说,马上读初一的孩子早起连饭都不吃,一直在看这本书。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说,他自孩子长大后,就没有看过少儿版的图书了,“但这本书拿到手,我却一口气看完了”。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张玉杰写了两千多字的书评,誉其为“这个夏天最值得期待的童书”。

据了解,《五千年良渚王国》首印5000册,上市不到10天就进行重印。书的英文版翻译工作正在推进中。它将走出国门,让世界上更多的孩子了解良渚文明。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董小易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