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探寻杭州的“城市气质”,7月,本报联合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推出“我的祖国我的城”之“我与新中国共成长·图说我与杭州历史建筑的故事”主题征集大赛活动,奖金高达万元。
近两个月的征稿活动中,征集邮箱被塞满了城市回忆,从浙江展览馆到杭州饭店、从杭大新村到杭二中、从美丽多情的西湖到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篇篇都是满怀深情的市民与某座历史建筑之间的温情时刻。
“杭丝联”的昨天和今天
平传根
我是一名记录这座城市近四十年的摄影师,特别关注运河边的“杭丝联”。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五个,自己最小,妈妈总是提起,要不是因为孩子多忙不过来,本是要去杭丝联上班的。所以妈妈如此向往的杭丝联就成为我尤其关注的建筑之一。“杭丝联”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准兴建。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家制丝、丝织、印染全能的大型联合企业;历史翻到了21世纪,杭州国有丝绸行业由过去的支柱产业,继而调整、改造,直至逐步地有序退出,2000年10月8日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杭州丝织总厂、杭州红雷丝织厂、杭州幸福丝织厂、杭州震旦丝织厂、杭州新华丝厂等企业)一起“捆绑”破产……1993年,我进入一家报社担任摄影记者,常有机会去拍这座建筑;2015年,我和一帮摄影爱好者再次去拍杭丝联,曾经辉煌的杭丝联已蜕变成了创意园。
“运河天地”的昨天和今天
陈培新
作为京杭大运河终点标志的杭州拱宸桥,往北大约500米的运河西岸,原先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造船厂,这就是见证了杭州运河造船航运史的大河造船厂。这片承载了几代造船人希望与梦想的土地,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当我重回故地,失落的记忆被一一拾起。
1974年下半年,我进入了大河造船厂,那是我曾为之付出最美青春年华的地方。到船厂后,我被分到船体车间当冷作工。大河造船厂在拱宸桥桥西,那时我们从市区到厂里上班,下了电车,得赶到渡口摆渡才能到工厂。开始时厂里就一条小木船摆渡,渡工撑着竹篙摇着橹,正常摆个渡得10分钟……我在冷焊一组工作了一年多,后来喜欢写写画画,就把我抽调到厂部,从政工组、工会、教育科到办公室,从干事、科长干到厂办主任,直到1988年离开船厂。
看到大河造船厂以“运河天地”的新面目亮相,走在芳草萋萋、树木成荫的运河边,听着运河水有节奏的拍岸声,仿佛正述说着昨天这里发生的一切。去年被评为“运河文化使者”时,我欣慰地感到,大河造船厂这段经历,使我能为挖掘、宣传运河文化尽一点绵薄之力。拱宸桥畔过去有许多国营大厂,有许多故事有待收集整理,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本次大赛已截稿,即将进入评审环节,更多大赛信息请关注“杭州历史建筑”公众号。
大赛奖项: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1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