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物局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对我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了分组检查。检查人员发现,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群宁波林宅,存在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居民生活用火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等明显的消防安全问题。
9月3日,记者与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专家一起,来到林宅调查采访,发现这里火灾隐患较多。由于该建筑群为木结构,年代久远,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迅速蔓延。
正门精致典雅
侧面混乱不堪
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紫金街30号的林宅地处闹市区,离月湖景区、天一阁都不到1公里,周边以老旧小区为主,人流密集。
据了解,林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总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是个由门楼、内外照壁、仪门、轿厅、正楼、中楼、后楼、东西厢房及小花园等组成的建筑群,也是浙东地区现存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
林宅的正门平时关闭,但通过屋顶的飞檐翘角、柱上的雕刻等细节,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精致大气。
然而,沿着院墙绕到建筑群的侧面,记者却发现这里有稀稀拉拉依墙搭建的临时建筑、私拉乱接的电线,还有随意充电的电动车。在东侧院墙一个临时搭建的建筑里,狭小的空间里堆满了大量纸箱、木质家具等易燃物;离该临时建筑不远处的一个小门外,有人拉出一根电线正在给一辆电动汽车充电。
与记者同行的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专家说,在历史建筑边上搭建临时建筑,不仅破坏了它的形象,也影响了整体安全布局,增加火灾风险。同时,乱拉电线等行为会造成火灾隐患,而违规给电动汽车充电,则很有可能因为电线短路、电池老化等原因造成火灾。
内部杂物堆积
乱搭乱建不少
据海曙区消防大队参谋沈欣介绍,林宅建筑群的房子,都是木结构的一层和二层建筑,前部日常关闭,后部都住着居民,共有56个房间,最多时住了25户人家,曾经还有15个房间出租作仓库用。
建筑群里面的消防情况怎么样?记者从后门进了院子。
85岁的居民林轮辉对记者说,林宅最初是他的太祖父居住的,之后他们家族的人都住在这里,到他已经是第七代了。刚开始,这里住的都是林家人,后来住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近几年,随着年轻人的陆续外迁,居民数有所减少。现在,里面共住了12户人家,约20人,绝大多数是老年人。
在院子里,记者注意到,通道上堆放了纸箱、废旧家具等易燃物,最窄的地方,人要侧着身子才能过。
随后,记者登上东北面一处房子的二楼,发现里面摆放着大量的易燃的家具,而天花板上则可以看到一根根随意拉接的电线。
在东南面的一幢房子楼下,记者发现了两个随意放置的煤气瓶,其中一个是空的,另一个是满的。边上的灭火器上,晒着一些衣物。在正北面一幢房子里,记者看到厨房里一位居民正在做饭,而他的边上,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此外,记者在院子里面也发现了一些临时搭建的建筑,有些用于居住,有些用于堆放杂物。
记者注意到,整个古建筑群里,灭火器的数量并不少,但生活用品随意摆放在灭火器箱上的现象非常普遍,显然会影响其正常使用。
与这些看得见的火灾隐患相比,居民薄弱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让人揪心。院子里贴有一些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告知书,但记者询问其中6位居民是否会使用灭火器时,只有一位表示会用,而有两位觉得用灭火器不是他们的事情,他们的房子也不会发生火灾。
“我在这里住了60多年,没有发生过事故。我这么大年纪了,也不想去学(用)灭火器了。”一位居民说。
说起这里的安全隐患,一位50多岁的居民也道出了自己的忧虑:“这里都是老年人,一旦发生事故,要逃出来可能都比较困难。”
现状让人心痛
期盼尽早整改
与记者同行的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专家说,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林宅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首先,它是木结构的老房子,本身起火的危险性就比较大,如果起火,里面堆放的大量易燃物品将加速建筑燃烧;第二,建筑群内电线老化、私拉乱接现象严重,部分电气设施设备的使用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部分拖线电源插座不符合国家标准、电动车随意充电现象严重;第三,逃生通道数量不够,而且宽度也达不到要求。
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认为,林宅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会迅速蔓延,并短时间内全部烧完;而且它位于宁波市中心,周边也都是老旧小区,一旦发生火灾,波及面会大得多;同时,周边狭小拥挤的道路也加大了施救难度。
海曙区消防大队有关同志告诉记者,他们和区政府相关部门及古建筑群所在的月湖街道,之前对林宅消防隐患治理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该建筑群先天危险等级高,部分又属于私有产权,居住人群大多年龄较大、用火用电行为较多等,整改难度很大。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宅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存在的诸多隐患让我们感到心痛,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积极作为、早日进行整改。”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