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地历史文脉展”:“这是一部浓缩的绍兴文化史”
发布时间:2019-11-06 14:49:52

“一个地级市居然能贡献出这么多稀世典藏,这个展览看得过瘾。”昨天上午,“文献名邦·书香绍兴——越地历史文脉展”上,与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饶益波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光是饶益波,参加展览的100多位嘉宾几乎都是业内行家,在他们看来,“这不光是典藏界的一道大餐,也是一部浓缩的绍兴文化史。”

展览按照绍兴历史文化的时间轴一路铺展开来,从秦汉到民国,72件绍兴最具代表性的传世珍本分成六大篇章,分别是“越绝不绝尚有人”(先秦至两汉)、“身向山阴道上行”(三国两晋南北朝)、“一夜飞度镜湖月”(隋唐)、“绍祚中兴驻跸地”(宋元)、“阳明蕺山双峰峙”(明)、“浙东自古贵专家”(清至民国),每个主题都取自一位名人的诗句,可谓“字字有来历”。

更重要的是,这些来自国家图书馆和绍兴图书馆的经典,兼具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及艺术价值,不少是首次公开,给参观者带来了十足的获得感。当这些典藏以实物、图文、动态水墨画等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形式展出时,贴着玻璃仔细观摩的不少专家直呼“大开眼界”。

展厅一路延伸,最后引导到一处讲堂,讲堂的每个坐席前都放着一部《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翻开这本书,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参观者,都爱不释手。这部书里共收录先秦至民国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绍兴乡邦文献共157种,清晰地影印在特殊质感的纸张上,书页在侧面组合成的“宛委琅嬛”四个字也让人们叹服这种出人意料的创意灵感。

这次的越地历史文脉展,其实是绍兴“文献名邦”的一个生动注脚。几千年来,绍兴历代先贤多致力于历史文物、文化典籍的收藏、保护和传承,特别是创办于1902年的古越藏书楼,以存古开新为宗旨,开近代公共图书馆先河。在文献保护上,鲁迅先生也有特殊贡献,与国家图书馆有着很深的缘分,他在1912年到1926年在教育部工作时,亲自踩点、考察、确认了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的选址;又是在他的亲自过问、协调下,把收藏在承德的《四库全书》调拨给京师图书馆,为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绍兴的古籍保护工程也如火如荼地推进。目前,我市已经有11家古籍公藏单位 共藏近24万册古籍文献,其中24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54种入选《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绍兴市图书馆还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去年11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还和绍兴市政府共同主办了“册府千年——绍兴市古籍保护成果展”,全面展示了绍兴市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高度评价了绍兴历代对文献工程的重视,“正是在2500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以名人著书、地方刻书、名家藏书为代表的‘三书文化’,推动了吴越文化历经千年而绵延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  

对于绍兴通过典籍整理和古籍保护工程来活化传统文化的做法,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充满期待。他说,绍兴的文献、文明、文化积累了不得,之前六经集注更是全国独有的特色。“我们要通过典籍整理和解释,让古书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更亲近、更自信。有了文化自信也就有了性格自信,有了城市自信。”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裴金红 费从容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