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丽水方案” 留住乡愁记忆
发布时间:2019-12-15 14:48:26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它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从2012年至今,国家共公布五批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其中丽水市257个(松阳县75个,景宁县55个,龙泉市49个,遂昌县24个,庆元县15个,莲都区13个,缙云县13个,云和县10个,青田县4个),占全省总数(636个)的40.4%,数量位居华东地区第一、全国第三。同时,丽水市共有198个村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2015年9月国家文物局将松阳县列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2016年1月初,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选定松阳县为全国唯一一个“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

主要做法

一村一策定规划,科学保护。遵循“一县一规、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保护理念,开展三层次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和村落规划修编工作。一是在市域层面组织开展“处州民居”风貌特色研究,编制完成《丽水市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特色研究》,提炼出“硬山坡顶石墙裙,前庭后院小楼房”的处州传统民居建筑特色,为各县(市、区)传统村落建筑风貌保护提供指导遵循。二是在县域层面,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普查,确定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和对象,综合考虑村落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交通状况、常住人口情况等因素,提出近、中、远期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实行特色定位和差异化保护。三是对列入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全面细化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明确所有村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划要求,否则不予审批。目前,我市列入前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158个村的保护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其余第五批49个保护规划已进入预编制阶段。

完善立法,法律保护。为推动传统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促进乡村振兴,我市在总结松阳“拯救老屋”等保护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村落立法工作,编制《丽水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是继台州、金华后第三个出台保护条例的地级市)获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于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该条例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活态传承、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的原则,对传统村落的申报认定、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保护利用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对违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行为在制定了相应法律责任。

加大投入,强化保护。强化保护资金多渠道的筹措,一是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目前全市前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共156个村累计已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4.68亿元。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如我市缙云县河阳村、景宁县西一村、龙泉市大窑村及金村村、松阳县六村村等六个村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成片传统村落目录,获得国家文物局9000万元的资金补助;松阳县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列为“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获得专项资金 4000万元。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主要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满足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前提下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建筑的修缮和利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传统村落共吸收民间资本投资超过10亿元。

注重传承,活态保护。我市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等保护政策,重视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传承和保护,将传统建筑风貌与传统文化、村民生活相结合,将村庄结构功能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实现村落风貌整体维护,传统建筑特色传承。如我市建立了中国传统村落”基础信息系统,并选取了莲都区堰头村、官桥村,龙泉市下樟村,松阳县杨家堂村、界首村等5个传统村落试点先行建设,对传统村落的村落环境、格局风貌、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历史要素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全系统、全领域、全数字整理,对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进行全面记录,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完善传村落保护利用发展的原始信息基础。

主要成效

明确了保护发展思路。通过前期的摸索与实践,走出一条乡村文明复兴之路具体路径,可用“1234”概括为:“1”是坚持一个理念,即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理念,通过保护使传统村落达到健康态、和谐态,“风貌完整、舒适宜居、富有活力、人文和谐”。“2”是运用两种手法,一是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原料和废弃建材,充分利用生态环保技术;二是采用最少、最轻、最自然的人工修复手法原状复原。“3”是做到三个维持,维持原生态的风光,维持原真的乡村风情,维持原味古朴沧桑的历史感。“4”是实现四个复活,即复活传统村落整村风貌,复活传统民居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复活传统村落的优良文化基因,复活低碳、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提升了民居改造利用效能。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匠人手艺传承、乡村旅游发展、民宿经济培育进行有效衔接。一是在不破坏村落整体形态、使用传统建造材料和工艺的前提下,拆除少量破败无法修复使用的老建筑,对不协调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对有富含历史的建筑、民居进行保护和二次开发,实现传统建筑的复兴。二是组织老工匠、老手艺人组成古屋修缮队,在村庄的保护开发确保做到传承工艺、修旧如旧,聚集培养了一批掌握传统乡村建筑营造技术的施工队伍。通过解决防潮、通风、隔热、采光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土木结构房子的舒适度,提升百姓改造民居的意愿和积极性。三是鼓励村民开办民宿,对自家建筑内部使用功能进行改造提升,对房前屋后进行整体美化,引导村民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取得实际收益,变政府主导为村民自觉行动。四是推进混合经营体制改革,探索“村集体+政府+工商资本”的合作社模式,通过房屋、田地、农户长期租赁、入股等方式,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开展整村保护和适度开发。如我市松阳县累计19个乡镇(街道)54个村210户完成民居改造,其中198户具备经营条件,建成了枫坪沿坑岭头“柿子红了”,四都“云上平田”“过云山居”等一批精品示范项目。

激发了内生经济活力。以传统村落为底本、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支撑、以乡土民俗风情文化为依托、以摄影写生等艺术创作为媒介,做好“传统村落+”文章,推动村落多业态融合发展。一是传统村落+农业。立足“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精品农业线路,抓好原种农业、自然农法基地建设,推进高山农业基地建设。如松阳县目前已有11.7万亩茶园,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成为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2018年交易量4.84万吨,交易额达35.54亿元。二是传统村落+旅游。精准定位艺术创作、休闲度假、运动健身、养生养老等小众化细分市场,大力推进特色旅游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民宿村”“画家村”“摄影村”“户外运动休闲村”。如龙泉市下樟村2018年共有星级农家乐17家,标准民宿8家,精品民宿3家,接待游客近8.48万人次,全村农家乐经营收入超过343.3万元,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三是传统村落+文化。创建“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节庆展演机制,松阳县举办了大东坝客家风情文化节、竹溪摆祭、三都梨花节、四都摄影文化节等文娱节庆活动,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价值。

来源:丽水发布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