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绘就新蓝图
发布时间:2019-12-29 14:38:28

2007年金华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从此,历史文化名城成为金华最耀眼的城市金名片之一。我市把每年3月18日定为名城获批纪念日,举行各种文旅活动弘扬名城文化。

面向新时代,金华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延续名城风貌特色,展现名城文化魅力,讲好名城故事,彰显文化自信?我市为此制定了《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8—2035)》(草案),近日向社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求。

规划草案显示,金华历史文化名城将在现有古子城、雅畈两大历史文化街区基础上,推荐新增仙桥历史文化街区。同时,推荐城隍庙、老火车站、府上街、天宁寺、旌孝街和斗鸡巷等6处历史风貌区。

未来,金华市区将形成“三江古城聚核心,水陆双道通八婺,两翼村镇忆乡愁,南北山水显文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蓝图。

丰富内涵

彰显名城五大特色

此次名城保护规划的一大突破,是将金华市域10919平方公里全部列入规划范围,金华市区2044平方公里为规划主要范围,2.86平方公里历史城区为规划重点范围。

市域范围全部纳入规划范围后,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得到极大的丰富。未来,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彰显万年上山、浙江之心、营城杰作、人文荟萃、浙学渊薮等五大地域特色。

浦江的上山遗址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作为我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考古文化,上山文化也是浙江的万年之源,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早期新石器”的典型代表。

浙江之心,彰显了我市居于浙江“区域要塞、战略要冲”的区位优势。金华区位显要,有“南扼括苍,西控赣湘,北唇严杭,东屏台绍”之说;金华又为水路要冲,李清照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成为千古绝唱。同时,金华还是浙江的军事要塞,号称“铜金华”。

营城杰作则说明金华是山水丘陵城市营造的典型代表。金华古城经历了汉末“小城”、五代“重城”、明清“大城”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郡治营城模式演变的历史见证。

人文荟萃的背后是八婺文化融汇金华。自南北朝以来,金华山就是儒释道三教融汇的典范区域。八婺文化包容并蓄,孕育出融合多种声腔的婺剧、闻名全国的百工技艺、陶瓷史上的奇葩婺州窑等,展现了地域传统文化的风采。金华诗路集中体现八婺文化的精髓,在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占有重要一席。

浙学渊薮,强调金华是浙江文化孕育发展的滥觞之一。“婺学”蜚声天下,吕祖谦、陈亮、北山四先生、宋濂、李渔等传承不息。金华是学界公认的“浙学”策源地、集聚地和传播枢纽,也是宋元时期“浙学”的核心区。

完善体系

构建名城五大层面

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由市域、市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五个层面构成。

其中,市域和市区重点保护大山水格局、风景名胜区,加强生态文化廊道和古道廊道的保护。列入保护范围的还有历史城区、古镇、古村,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等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全市范围看,我市的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厚。如各级文保单位就有96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8处、省级文保单位131处、市县级文保单位795处。同时,还有文物保护点1171 处,已公布的历史建筑1481处。此外,市域范围内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61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级116项、市级413项。它们犹如满天繁星,共同点亮了金华历史文化名城这片星河灿烂的“苍穹”。

古子城是婺州古城的核心,也是金华城的发源地。2007年金华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域为东市街以西、飘萍路以北、胜利街以东、石榴巷以南。2013年我市编制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将核心区域37.1公顷列为保护范围。

本次新编制的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核心区域基础上首次划定了历史城区范围,可以视为一次大扩容。金华历史城区北至人民东路北侧路缘石线;东至通园溪东岸线、旌孝街一带;南至武义江南岸,包括燕尾洲西侧、五百滩东侧部分范围,囊括三江岔口风貌;西至通济桥,过通济桥后沿八一北街道路中心线至人民东路北侧,总面积约286.4公顷。

对历史城区,规划提出在对子城与府城城垣遗址进行分类分级保护的同时,还要求对历史街巷和历史道路进行分类分级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注重对金华城市原有肌理的梳理,提出要保护金华历史城区依托丘陵地貌形成的不规则龟纹状与格网状并置的特点。对消失的历史水系要进行标识,体现历史水系格局特色。

据悉,我市将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保障制度,使名城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组建志愿者组织,进一步调动民间力量保护好名城。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记者 徐朝晖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