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皋城村变迁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2-02 09:05:48 星期五   

开栏语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临近,杭州日报记者再度踏上“新春走基层”的采访征程,走乡村、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察寒问暖、感受民生,用饱含深情的文图,为您带来发生在西子湖畔、钱江两岸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讲述新时代精彩动人的杭州故事。

雪中皋城村新貌。

一场大雪过后,皋亭积雪又见。

这可是明代“湖墅八景”之一,南宋时还有一个更诗意的名字叫“玉树临风”。

山脚下,龙居路56号是杨金炎家的小院。轻轻推开院门,一幢3层小洋楼,墙上是雕花石材,看得出主人家颇花费了一番心思。院子里,几株桂花树,枝叶已被染白,高高的竹子也被积雪压弯了腰……

这样雅致的小院子,在皋城村里倒也算不得什么富贵人家。

不过,十年前房子可没这么好。

2008年10月3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皋城村视察,就在这个小院里,和老杨亲切交谈。

十年一晃过去了,杨金炎也已过了耄耋之年。

他指着客厅墙上当年的照片说,“当年习副主席就是坐在这张桌子边,拉着我的手和我说话的。‘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日子过得好不好?’”

同样3个问题,杨金炎说,如今再向总书记汇报,答案可不一样了。

生活美:“变化,是过去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喏,十年前是老房子,桌子是旧桌子,堂屋也小了点,当年习副主席来的时候,20个人都挤不进……”

杨金炎掰着手指,细数这十年。

新房是2010年翻建的,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完工,里里外外带装修花了100多万元。“和当年习副主席来的时候,可是大不一样了……孙女大学毕业了,在家门口的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工作,去年结婚了。”

他说,一家五口人,收入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就拿我自己来说,村里给办了社保,每月能领到‘退休工资’。光村集体经济每年分红,一家人少说也有6万元……”

老杨总是说,生活的变化,是过去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小家小变化,“大家”更有大变化。

以前的黄泥地不见了,如今路面上铺的是崭新又洁净的沥青,绿树环绕,碧水蓝天,再加上白墙黛瓦,满目清新;清澈见底的上塘河水,也已与村中的大小池塘连成一片……

过去这个闭塞的小村落,“姑娘儿都不愿意嫁过来”。村支部书记林云彪说,村里的姑娘们结了婚,巴不得赶紧把户口迁出去。现在倒过来了,大家都想把户口迁回来,有些结婚了也不迁走,村里的人口从600多人一下子变成800多人,现在村里都严格限制人口迁入了。

就拿竹缘茶庄老板娘严淑媚来说,“小时候看着我妈两个裤腿卷着黄泥”,她下定决心要离开农村。可在杭州城里住了20多年后,几年前严淑媚又搬了回来。

背靠皋亭山,依着上塘河,距离主城区不过半小时车程,家家还保留着上有天、下有地的院落,村里还给每户家庭安装了净水器,每年免费换滤芯……你别说,皋城村这种有滋有味的生活,城里人还真是羡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万光政 孙钥 通讯员 沈健  编辑:许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