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活动
发布时间:2018-06-05 16:13:15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2018年,我市在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今年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项目首次由市人大代表票决产生。代表票决的每件民生实事,都来自人民群众的迫切诉求,都回应了群众关切,体现了“雪中送炭”。这些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了?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活动,10个市人大代表小组分别监督10件民生实事项目,共有369名市人大代表参加,占市人大代表总人数的72.6%,有125名区县(市)人大代表参加,开展调研、视察、明察暗访活动630人次,进代表联络站373人次,监督发现问题134个,提出建议意见188条。

人大代表积极履职

助力民生实事跑出“加速度”

在滨江区时代大道闻涛公园,一个今年投入使用的人脸识别公厕,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第八监督小组的注意。

市人大代表杨明霞,对公厕的自动出纸机很感兴趣。“我试了试,脸对准摄像头3秒,机器就自动吐出一段厕纸,的确很方便。”这台机器还很“聪明”,同一个人要再次取纸,必须等10分钟。当然如果确实需要,机器上有二维码,可以有偿取用。“公厕配备免费厕纸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如何既保证供应又避免浪费就显得格外重要。”杨明霞说,将智能化应用于公厕,充分体现了民生实事便民的宗旨。

推进“厕所革命”,在全市新建改造提升750座公共厕所,是杭州今年的10件民生实事之一。“目前,已经建成139座,在建152座,从目前情况看,各区、县(市)建设进度还不够平衡,特别是农村公厕建设任务比较重。”第八监督小组建议,市级财政要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积极探索公厕后续运营的市场化道路。

市人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七监督小组深入农村,实地察看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文化礼堂及WIFI设施建设情况,与工程方和户主沟通交流,建议加大市级层面对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的投入力度,更加注重农村建筑在色彩、形态、风貌上的差异性、地域性、特色性,项目实施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

市人大常委会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全程监督,不仅让民生实事快速实施,也为代表履职创新了载体,让监督更实在更有力。

市人大代表第五监督小组要求相关部门将全市68个微型消防站、1000处充电桩、1万个充电点和3万个感烟探测器的具体安装位置、责任单位、资金来源、预计完成时间、现场联系人等详细信息和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公布,使得监督更加有的放矢。

“人大代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百姓需求,在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活动中,代表们认真查找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助力民生实事项目跑出加速度。”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项目落实受到贴身“追踪”

每个环节都有代表跟进监督

如果把民生实事项目比喻成做菜,有人下单、有人掌勺,那么,人大的监督就是要保证这道菜的味道。

10个市人大代表监督小组,采取调研、视察等方式,深入项目一线明察暗访,现场“挑刺”,并及时梳理汇总反馈给政府,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造福民生。

“5月2日,调研江干区劳动就业工作;5月7日,考察上城区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网尚创业空间’及江干区南肖埠社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5月9日,12名市人大代表分两组对余杭区临平副城片和未来科技城片就业创业工作进行调研……”第九监督小组的代表说出了一长串的日程安排,为了摸清“家底”,把准“脉络”,在监督周活动前,他们就深入调研,贴身“追踪”项目的进展,还利用“微信群”,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共发现问题30个,提出意见建议37条,并通过“月报”制度进行督办和反馈,提升了监督实效。

为了让民生实事项目从确定、落实到最终“开花结果”的过程更顺应民心、符合民意,杭州市人大代表紧盯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这一关乎民生的“关键小事”,在杭州以破竹之势,成片推进。

市人大代表第六监督小组,除了发挥专业代表小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外,还对加装电梯工程进行“一对一”监督,及时发现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提高监督针对性。在监督周活动中,他们来到加装电梯项目现场,检查施工中的安全、便民措施,并走访相关业主,了解他们对加装电梯的满意度及使用情况,围绕提升加装意愿、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后续管理提出意见建议。

“每个小组跟踪监督一个民生实事项目,重点落在项目进展情况、工程质量把控、资金使用等方面。”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人大代表全程监督,助力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

而在市人大代表罗红英看来,民生实事票决制明确了人大代表在各个阶段每个环节的职责,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的自觉性和责任担当。

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项目出成效,百姓共享实事成果

西溪银泰城有6个母婴室,其中三楼儿童城母婴室面积很大,装修也显气派,但婴儿休息室却是一个密闭的空间,连一扇窗户都没有。商城负责人解释说“有孩子进来时会打开新风系统”,市人大代表余虹直截了当地提出:“新风系统应该是平时就开着,不要等有孩子进来再开。”

市人大代表第三监督小组建议,母婴设施建设的面积、规模要适度,以普及、实用、方便、安全、私密为主,不要追求高大上,避免铺张浪费。民生实事项目只有把实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放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更贴近民意所求。

民生实事到底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家住下城区沙田里的曹奶奶,从老伴的签约医生、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崔蝶那里,收获了一份惊喜。只要填一张表格,老伴3个月剂量的盐酸多奈哌齐片,当天就能送到家里。“要感谢人大代表听到我们百姓的呼声,也要感谢政府这么快就能办成这件事。”近年来,慢性病患者多次提出“增加一次处方用药数量,提高就医购药便捷性”的诉求。“对全市签约居民中的16种慢性病患者,一次处方医保用药量从4周延长至最多12周”,经代表票决成为今年实事项目之一。

哪里有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哪里就会有“为民办实事”孜孜不倦的身影,众多老百姓成为“民生实事”受益者。

家长还在上班,可放学时间到了,孩子无人接、无人管,这是很多家庭的现实困境。“我是今年开学后参加课后托管的,妈妈可开心了,她说终于不用请假来接我放学了。” 滨江区滨和小学一年级学生董雅宁说。截至目前,杭州共有104所学校进行了学后托管服务试点,88715名学生像董雅宁一样接受了学后托管服务。

为了让这件民生实事可持续,市人大代表第四监督小组建议,鼓励各地探索多元模式,保障学后托管的经费和人员支持。

目前,全市已成功办理5万多张残疾人免费乘车卡。市人大代表第十监督小组实地视察后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残疾人免费乘车全覆盖,并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残疾人出行和乘车。

从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初定,到代表审议、票决,再到项目实施的监督、评估,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持续监督,不断推进,让民生实事项目有了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真正实现了“群众怎么想,政府怎么干”。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莉娜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