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几日,富阳区万市镇何家村格外热闹,村口山坡上的太阳能电板已经成片,多名身穿红马甲的电力工人正在做调试工作。何家村党委书记董烈峰兴奋地说,这里即将建成一座装机容量为3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后每年将为村里带来10万多元的集体收入。“这笔钱对于地处偏僻山区、没有任何集体经济的何家村来说,无异于久旱后的甘霖。”
今年初,富阳区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摆上了更重要的位置,通过组建区委党建与乡村振兴指导组,选派消薄工作专职指导员,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集体经济发展监督、检查、指导。同时,整合全区人才资源,成立科技人才服务队,利用项目、技术优势帮助各村“消薄”致富。何家村的光伏发电站就是由国网富阳供电公司的“红船电力党员服务队”帮助争取和建设的,项目投资超过100万元。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专业人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渌渚镇桃花岭村是典型的高山村,有5000余亩的毛竹林和年产量约500万公斤的竹笋,但因为交通不便和竹产品单一,村集体收入在2016年时还趋近于零。富阳区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市、区二级农林部门的专业服务队,精准提供“消薄”方案,积极在发展竹文化、加强毛竹综合利用上做文章,有效突破了桃花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今,村史馆建成了竹文化体验馆,柏油浇筑的盘山公路直通村里的竹制品综合市场,加工企业直接上门采购原料,压价和滞销问题也不存在了。”村里毛竹行业党小组组长洪金军说。
当下,富阳区科技人才服务队的各支小分队正奔波在田间地头。主要由区农林局党员专家组成的抗旱保苗、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控、水产养殖五支党员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受到村民的一致点赞。“党员就该带头,能为村集体和村民做一些贡献,我们也感到由衷的高兴。”科技人才服务队专家、高级畜牧师王晓阳自豪地说。
去年,富阳区共消灭“集体经济薄弱村”71个,占总数的近一半。富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富阳将持续锁定3年消除所有集体经济薄弱村这一目标,深化“党建+”工作法,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服务队的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