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最新!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今天上午再解读减负33条:减负从来都不是一刀切
2019年11月06日 13:00:00 星期三  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 记者 胡鸿

今天是浙江减负33条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最后一天,快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浙江省教育厅了解进展,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600余人次的社会群众通过传真、来信或电子邮箱发来建议意见。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将认真分析、疏理各方建议,充分吸纳各方关注并有一定共识的建议和意见之后,近期向社会正式发布。

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近日,《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了33条减负方案,其中拟规定为保障睡眠时间,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经家长确认可拒绝完成剩余作业,引起省内外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在昨天的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谈到浙江的减负33条时表示,这是一个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方案,目的是要根据社会反映和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进行进一步完善,并不是最后的执行方案。

他表示减负从来都不是一刀切,合理的学业负担是必须的,它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不是简单地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要把不合理的负担减下来,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等不合理负担。有些欠缺的,像劳动教育、美育、体育锻炼的,达不到标准还要增加上去。

为此,浙江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稿是基于要把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样一个基本共识而研制起草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是由学校带来的学习任务、成绩排名、心理负担和家长附加的如作业、家教、补习班等学习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当学生面对压力时,如果体验是积极的,压力即为动力;如果体验是消极的,压力即为负担。学生在学校学习就会有学业压力,适度合理的学业压力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过重的学业负担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当前,一些区域存在的中小学生作业多、培训多、竞赛多、睡眠少、锻炼少、实践少,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中小学学科考试频率过高、试题过难,中小学校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等加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现象,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观念的根深蒂固,是升学观、就业观、录用观的扭曲及来自社会压力、家长焦虑的层层传导。

所以,浙江减负33条立足于三大基本原则。首先,标本兼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系统减负,治表去根,重在治本。着力形成新的减负治理机制,打好减负组合拳。其次,内外协同。从校内抓减负向校内校外协同联动抓减负转变;从教育系统单兵作战抓减负,向学校与家庭联动、学校与社会联动、多部门联动抓减负转变。形成校内校外并举、线下线上联动、部门分工协作的减负工作格局。最后还要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府主导,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评价改革,加强校外治理,推进家校协同。

在内容上重点要实现“三减三增”,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在领域上重点要治理校外培训、竞赛、招生等的违规行为;在学段上重点要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在根源上重点要深化考试评价改革,树立包容就业观,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

为切实落实各项减负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负方案》(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若干保障措施,如组建减负工作专家指导团队。由省教育厅牵头,组建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研制区域教育生态评价体系;及时分析会诊减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专业对策,引导社会舆论。

同时,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着手研制浙江省区域基础教育生态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检验和评价全省及区域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和减负成效。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主要从三方面设置和采集:一是区域中小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教育政绩观、包容就业环境、舆论引导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区域教育满意度等有关指标;二是区域基础教育内部的科学协调程度,主要包括公民办教育协调度、城乡校际均衡度、普职融通度、考试难度等方面有关指标;三是区域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指数,主要包括作业指数、补习指数、睡眠指数、学习压力指数、运动健康指数、近视率等。

由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办公室牵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从2020年开始,每年对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监测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指标。

作者:记者 胡鸿 编辑:张翟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