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抓好落实才能为学生真减负
2019年11月09日 12:03:04 星期六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并特别提出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惩戒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该方案虽仍在征求意见中,却已牵动众人之心:浙江省此次减负能否掀起新一轮的减负潮?能否结合地域特色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减负之路?

作为教育研究者,不能仅仅持观望态度,还要结合时代背景思考和分析未来的减负发展。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背景下,浙江省的减负方案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这是浙江省在新的基础教育布局下对于学生减负工作的新尝试。2019年上半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的出台,国家完成了新的一轮基础教育的整体政策布局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基础教育今后发展的首要命题。在以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导向的改革中如何推进学生减负工作,成为当前各地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浙江省的减负方案提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是“五唯”观念的根深蒂固,是升学观、就业观、录用观的扭曲,以及来自社会压力、家长焦虑的层层传导,这一判断符合现实并与国家教育政策布局相一致。另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两个坚决”,一是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二是坚决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这被认为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后的更严要求,浙江减负方案与此一脉相承,更加明确地着力解决“三多三少”即作业多、培训多、竞赛多,睡眠少、锻炼少、实践少等问题,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

另一方面,浙江省减负方案在可操作性上通过明确数字进行界定,对于改变以往难以量化、不易落实的局面会起到积极作用。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令人颇感沉重的话题,政策频出却效果不彰,背后则是学生减负涉及社会、家庭、学校、培训机构、学生、教师等众多因素。加上很多政策条款只是质性的描述,缺乏明确的量化界定,各种减负政策因而常常折戟在逐层的落实中。为了增加可操作性,浙江省的方案除了小学生、初中生晚上作业的时限外,还明确了几组数据,如要求中小学校建立的班级家长微信群或QQ群等,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每班不超过一个;明确学生作息时间,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点30分。一组组数字相当于为一项项减负任务确定了底线。

在新的改革形势下,浙江省在减负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值得点赞,但也要认识到,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凝聚了全民共识,但在现实中依然任重道远。减负能否有效落地,关键不在于出台减负文件的频度,也不在于造多大声势,而是能不能坚守底线思维,将明确的政策转化成不打折扣的行为,毕竟真落实才是减负的不二法门。

作者:王凯 编辑:张翟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