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育人、教学、师资、科研处处“井喷” 上城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领跑全省!
2019年09月07日 09:51:54 星期六  杭+新闻

杭+新闻 通讯员 沈芳蕾 记者 王洁

“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新要求,擘画了新时代教育发展蓝图,也更多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向往。

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过程是发现美、享受美和理解美的过程,如果没有对美的渴慕,教育就不会真正发生。上城美好教育的清晰蓝图已经画就,与世界一流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教育正迎面走来:要让上城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真正实现“名校就在家门口,名师就在我身边”。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优质均衡”到“改革创新”,回顾近年来上城教育的发展轨迹你会发现,上城区始终紧紧围绕着“美好教育”铺开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努力实现上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进上城美好教育“八大行动”

集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建设美好教育,区域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办教育的好局面。

去年11月,《人民日报》刊载的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的一篇署名文章引发热议,一时间美好教育的上城样本成为全国关注的教育发展模式。《让教育更美好》一书的出版,则让人们更清晰地读懂了上城教育发展的规划。

“教育包含三大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上城以受教育者学生作为美好教育的核心,以教育者教师和家长作为实践美好教育的主要力量,用美好校园、美好课程、美好评价、美好治理和美好保障去营造美好教育生态,从八个方面构建框架图,推动八项特色工作创新发展,形成上城区美好教育的‘八大行动’。”项海刚举了几个例子——

校园是实现美好的基础。近年来上城区的新学校都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如目前在建的钱学森学校,去年新投入使用的胜利小学新城校区等,都运用到了最前沿的校园规划设计。作为老城区,上城有不少百年老校比较精致,但“螺蛳壳里也能做道场”,如去年翻新的惠兴中学新中式风,回族穆兴小学小营校区的“江南民居”风格,都让人眼前一亮。上城要让每一所学校成为有美感、有细节、有故事的校园。课程是实现美好的灵魂。各校以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视角,通过文科综合的戏剧课程、理科综合的STEAM课程、自我认识的生涯规划课程、人际互动的沟通与交往课程等,强化整合丰富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师资是实现美好的核心。多年来,上城区培养了52名特级教师,占全区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一点五,远超全省的千分之一点五。上城还通过开设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等方式,把名师资源延伸到最普通的学校,推动学校的均衡化发展,真正实现“名师就在家门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17年,上城区发出了全国第一张家长执照,实现从合法家长向合格家长的引领。此外,上城还关注“美好评价”的标尺,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导向;确保“美好保障”的要素,响应社会呼声,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还教育一份和谐。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课程改革、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也涉及家长对学校的配合、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因此,既要关注学校的各项改革与创新,让校园有温度,也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项海刚说。

学生、教师、学校纷纷斩获国家级荣誉

育人、师资、科研等各领域呈“井喷”之势

作为基础教育,差异化教育更重要的是注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化,不泯灭和压制他们的创造力,更多地带给他们现有学习的兴趣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

2018年4月,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虞大明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18年9月,何慧玲、邵虹、吴恢銮、叶晓峰、俞林亚、张娟萍、钟玲7位教师成为浙江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

今年3月,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滕梅芳进入2018年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今年8月,胜利实验学校教师胡珏入围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

一项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的获得着实不易,更难得的是这些名师名校长都是上城本土培养的。打造教育强区,师资是核心竞争力,一个只有18.1平方公里的城区,自主培养了这么多名师,这也是上城教育一直保持全省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此强大的“造血”功能背后,是一套科学严谨的教师培养制度。近年来,上城区逐步构建了以省特级教师为“尖端”、区特级教师为“高端”、区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五阶段”获奖教师为基础的“四级人才梯队计划”。四个层级都有名师开设工作坊。如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学员,可能是区学科带头人,而区学科带头人可能摇身一变又成了名师工作坊的导师。

这样的链式模式,让名师的自我学习属性和辐射属性得到了最好的释放。

在名校长培养上,上城区不仅启动了“未来名校长”培养工程,还革新了考评制度。“我们对校长实行四年任期制。第一年,校长需要做一个三年发展规划并实施,也就是给学校‘穿好衣服’。三年后,学校有没有实现这个规划,由第三方来进行评估,就像给衣服贴‘质量标签’。”项海刚说,更多地放权给校长,让他们有了更大的奔头,自主能动性大大提高。

衡量区域教育质量,教科研实力是重要方面。去年8月,国家级教学成果公示,天长小学“差异教育实践研究”获得一等奖。“天长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校长楼朝辉说,天长三十多年前提出差异教育,从畅想到研究再到成果,形成了一套研究方法,对目前学校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此外,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小外交官课程”、时代小学的“大数据数学精准学教评”还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上城区一直致力于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均衡适性的教育,各校都诞生了特色品牌,如清河实验学校的“和文化课程”,大学路小学的“海洋教育课程”,紫阳小学的“茶艺课程”,娃哈哈小学的“玩·美”课程等。今年上半年,上城正式成立区域学习中心,让全区孩子享受到各校资源,在课改“走班”基础上实现“走校”甚至“走社会”。

一大拨优秀教师的指导,一大批优质课程的引领,培养出了各美其美的学生。2018年,第一批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揭晓,建兰中学学生俞果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入选,小小年纪的他发明的“袜子固定架”“多用挂钩”,很好地解决了洗衣物时袜子分离不易找和挂钩易损的难题,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这种“勤学创新”的精神也打动了评委。再比如杭十中学生陈婧,凭借出色的演讲能力,获得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勇进实验学校学生朱宸汀在“2019年全国青少年网球积分排名系列赛”中不断创造佳绩,进入全国排名前16强,等等。

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上城领跑全省

让老百姓享受不断释放的教育改革红利

上城教育的全面现代化还在持续深入,最终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老百姓享受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

今年浙江全省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此前,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委托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对全省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均值为67.52分,上城区监测总得分89.81分,在全省91个县(市、区)(含2个开发区)中排名第1位。

为什么上城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领先全省?先来看两个故事——

在胜利实验学校的创客展台前,有一台会自动浇水的仪器,一端插在花盆里,另一端插在水杯中。启动开关后,它会自行测试土壤的湿度,调节浇水。这是该校学生的小发明。“不同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生上网、打字、发送邮件,我们的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胜利实验学校校长张浩强说,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除了硬件,还要站在孩子的视角,服务学生的成长。为此学校自主开发了趣味游戏编程、3D建模、创意智造等创客教育课程群,通过每周的综合实践课和社团的开展,满足学生对创客教育的需求。

走进崇文实验学校一二年级的教室,你会发现都有两位老师在上课,这叫“包班教学”。班级所有课程都由这两位老师来上,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只是“教什么”,而要思考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能更好地认识儿童,挖掘他们的潜能。在校长俞国娣看来,教育现代化最关键的是人的现代化,也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只是上城区学校微观层面的两个场景。如果从区域宏观角度看上城区的教育现代化,一连串的数据更让人赞叹:

目前上城区已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比例100%,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覆盖率100%;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100%;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名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100%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100%;上城区教师培训工作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名列首位;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督学挂牌学校工作覆盖率100%。

与此同时,上城区还全面推进“百校结对”行动计划,国(境)外学校结对覆盖率达100%,教师海外研修比例居于全省首位。建成全省首个国外教师培训基地,拥有外籍教师的学校覆盖面达100%。构建了杭城首个国(境)外教师培训基地,不仅服务本区域教师,也为国外教师提供师训指导,并为国外提供数学等基础教材的编写,将上城教育品牌输出到国外。

作者: 通讯员 沈芳蕾 记者 王洁 编辑:张翟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