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让教师更受尊重 |
2019年09月07日 13:22:07 星期六 中国吉林网 |
建设教育强国,让教师更受尊重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教师地位待遇更加‘受尊重、受关注’。教育部建立工资待遇保障制度,教师工资由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3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用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促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事实表明,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让人羡慕的职业,才能不断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才能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掌握主动、赢得先机,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节设立35来,国家逐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教师发展的法律法规,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逐步提升,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日渐浓厚。据了解,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83万人,比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79%。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让教师受尊重就要细致入微的关怀。这些年来,从设立教师资格制度到推进教师职称改革,从教师培训制度的完善到教师标准化体系的搭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同时,努力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风尚,厚植尊师文化,加强尊师教育,落实尊师行动,让教师在社会上有荣誉感。尊师之风激发了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积极性。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好老师”,他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有的用自己有限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有的甚至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岗位上,他们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感染了学生,感动了社会,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了良好环境,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让教师受尊重还要注重抓薄弱环节。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平衡,农村教育仍然是块短板。如果乡村教育搞不好,就会影响教育的整体质量,无法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扶贫先扶智,让乡村教师更有尊严,基层教育才有尊严,阻断代际贫困才有可能。对此,国家的政策不断向农村尤其是薄弱地区倾斜。通过安排中央预算投资,持续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支持建设教师周转宿舍,重点改善乡村支教、交流和特岗教师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为乡村教师安心从教解决后顾之忧。制度上、政策上的关怀是长久的,期待着多措并举,尽快补齐短板,让乡村教育薪火相传,生机无限。 辩证地看尊师,也需要强调“师尊”。“师尊”标注教师的品行和素质,强调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经德立身,增强为人师表的内涵。近年来,涌现出来的诸多“最美教师”都是师尊的优秀代表,他们用行为证明:只有具备人格尊严和道德修养,拥有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始终保持“师尊”,才能赢得人们由衷的尊重。在尊师的氛围中,广大教师应该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作者: 编辑:张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