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制造业和城市发展一定要融合,否则城市会产业空心化!学界专家们认为,大力发展新制造业将为杭州的再次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09月20日 23:00:00 星期五  都市快报

今天下午,杭州召开了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会上发布了《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杭州要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双引擎”,加快推进新时代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杭州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很多学界专家纷纷鼓掌!

在长三角国家战略背景下,杭州制造业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助推城市进一步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们有自己的建议意见。

陈衍泰(浙江工业大学管理教授、执行院长)

制造业和城市发展之间有哪些关系?

首先,从人类现代文明进程看,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有机的力量,而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制造业发展;伴随着科技革命不断深化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当前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融合也正在发生深刻的革命。无论是纵观人类前三次工业革命,还是两百多年来全球经济中心的转型过程中,均呈现出制造业和城市发展相互融合促进的规律。杭州的城市发展也离不开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城市能级升级和新制造业体系也是相互作用和促进的过程。一方面,现代城市能级是决定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正是促进城市能级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硅谷、波士顿、慕尼黑等欧美创新型城市,还是上海、深圳等国内的城市发展实践均表明,具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城市是其城市能级的重要基础。而新制造业体系正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重要内涵之一。另一方面,新制造业体系也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能级提升,除了一个完备的产业创新体系之外,新制造业体系将由一批具有行业内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组成,新制造业也将汇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平台。这些因素也是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再次,城市国际化和新制造业体系的国际化也是相互作用和促进。打造国际化的城市,为新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设施、发展理念和发展环境基础;而在全球化、信息化、人工智能时代,新制造业呈现出“天生国际化”的特征,其要求所在的城市汇集全球高端的生产要素,也是城市国际化的内涵表现。

杭州现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有哪些基础?

第一,杭州已经具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培育,杭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软件及应用系统、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企业,培育了一批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

第二,杭州传统制造业发展有着较为良好的基础,并在“两化融合”和改造升级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在纺织化纤、精细化工、传统电气机械、食品饮料等行业中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代表性企业。

第三,杭州具有丰富的一批文化内涵的经典产业,是杭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丝绸、茶叶、工艺美术、中药等特色产业和一批新兴的时尚产业。

另外,杭州具备制造业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推动下,杭州已经汇聚和培养了一大批新制造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各类“基金小镇”和风险资本丰富,也是助力新制造业发展的高端要素基础;杭州已经具备良好的新制造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长三角产业配套;杭州的制造业品质已经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同,平台型企业(如阿里巴巴)的连接有助于杭州新制造企业快速进入全球多样化消费者网络,有“挑剔”和多元化的顾客反馈也有助于杭州新制造业的发展;杭州也具备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新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平台。杭州的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正好是顺应发展的大势所趋。

杭州大力发展制造业有哪些现实意义,将会为这个城市带来什么?

首先,杭州大力发展新制造业将为杭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将进一步促进杭州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以“阿里系”、“海归系”、“高校系”、“创二代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主体,抓住互联网+、信息经济、大数据等浪潮,为杭州创造了“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腾飞契机,取得了享誉全球的声誉。相对而言,制造业发展是杭州的“相对短板”。而根据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经验看,高端制造业、新制造业是国际创新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新制造业将为杭州的再次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大力发展新制造业将为城市的能级提升贡献新动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相对于上海、深圳、硅谷、波士顿、慕尼黑等国内外领先型城市,其创新活力和城市能级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高端制造业。杭州已经具备数字经济应用端的良好基础,新制造业计划将为杭州数字经济的制造端发展奠定腾飞基础,两者共同形成良好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助力于杭州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城市。

再次,发展新制造业也将为城市公共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潜在的基础。总体而言,当前城市的公共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业(特别是房地产相关产业)、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相对单一。新制造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增加公共财政收入来源,一大批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将为公共财政收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也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公共财政基础。

最后,大力发展新制造业也有利于改善民生,让杭州老百姓受益。一方面是新制造业的发展将进一步为高层次、高收入人群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新制造业发展也有助于杭州百姓可以从“杭州制造”和“杭州智造”中直接获益。未来有可能杭州百姓不用出国就可以在购买高品质、价格适中的本地产品和服务。

顾佰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基础。当下,中国已经慢慢跨入了国家高等收入国家,必须要依靠实体经济来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另外,制造业也是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的有力保障。其实很多服务业,都衍生来自于制造业,或都和制造业关系有着很强的联系,比如说物流等。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制造业如果不规划、没有节制地发展,也会带来一些大城市病,比如说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等,还有目前都在关注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当下,杭州发布“新制造业计划”,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本身具备了很好的条件。

杭州本身的制造业基础很不错,尤其是电商产业,阿里巴巴带动了电商产业的发展。还有轻纺工业,围绕着阿里巴巴以及其他的一些电商企业,发展得很不错。

这里的传统制造业也有很多,吉利汽车、娃哈哈、万向集团、农夫山泉等,都是杭州的本土企业,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知名厂商,也都在杭州设厂。传统制造业,是杭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力的基础。杭州相关配套产业的服务,也是很好的。这里的物流网络比较发达,而在浙大等一些高校的效应带动下,杭州具备了人才集聚的优势。

杭州的信息产业很发达,像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信息产业领域的大企,都在这里,信息产业在未来的工业革命里,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杭州有着很好的营商环境,系统性地改善了当地的营商环境,可以说是打造了全国非常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便利,为经济的实体繁荣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杭州的生态环境很不错,有口皆碑,一方面,杭州可以以此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一方面,好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吸引人才集聚。

杭州的制造业怎么发展,简单提几点意见。

杭州在信息产业发展上的优势,可以帮助制造业在数字化方面的转型,积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

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会发生结构性的转变,年轻的消费者更多会追求多样化、绿色化的消费需求,制造业要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准确感知需求,通过智能制造来匹配这些需求,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走绿色、低碳的路子,要协调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另外,在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有一些落后产业肯定会被淘汰,随之产生的,就是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这些人,不能简单地给他们做一个补贴,要做好相关能力建设的培训,为他们再就业创造良好的基础。

文雁兵(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城市发展从理论和经验来看,是由人、产业和城市建设三个方面协同发展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下,具体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小城镇向大城市流动和集聚,产业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升级的过程,即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过程。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内容,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制造业在狭义上被称为实体经济,是服务业和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说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与此同时,城市发展在人口等要素和制造业等产业不断集聚的过程中,对制造业本身有不断迭代升级的要求和作用,推动和赋能制造业生产形式模块化、流程化变化,生产手段向数字化、智能化变化,发展模式向绿色化、服务化变化,组织方式向扁平化、资源配置全球化变化。

制造业和城市发展是协同、融合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如果不协同、不融合、不创新,那么城市可能产业空心化,最终走向衰败,从国际主要城市的发展历史和经验可以看出这个规律。

杭州正在打造世界名城和“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在文化、历史、人才、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良好基础,而制造业的水平和质量,尤其是相关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支撑平台,不仅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而且通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工程,进而对城市的发展经济、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的高质量提供实体支撑、技术支撑、质量支撑。

如果说数字经济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靓丽名片和世界名城的重要标签,那么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新制造业,一定是这张名片和标签上最重要的注解。

作者:记者 林建安 编辑:张翟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