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南堡精神”推动桐庐转型跨越
发布时间:2019-07-06 15:50:00

泰山压顶不弯腰

“记忆不会走远,从前就在眼前,转身的瞬间,就破碎了家园,梦中的南堡,孤独的苦楝……”伴随着这曲《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歌声响起,屏幕上一张张黑白照闪过,观众中,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的眼中泛着泪光。昨日桐庐纪念“南堡精神”50周年暨“锻铸季”动员大会在分水镇举行,原南堡村乡贤带着对故乡的怀念与深情,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50年前的7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席卷了分水,位于分水江畔的南堡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洪水的突然袭击。在这场洪灾中,南堡村800余人被卷入激流,210余人遇难,1500余亩耕地全部被毁,其中400余亩良田变成沙石滩,所有房屋和地面设施全被冲毁。南堡村一片废墟,只剩下一棵苦楝树,一个破灶头和半间屋架子,南堡村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损失。

“我当时被冲到瑶琳镇元川村,别人用竹竿将我救上来时,我只剩一条裤衩,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不幸的一天,我失去了父母、嫂嫂及两个侄女;这一天也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天,我经历了生与死的反复较量,战胜了惊涛骇浪,获得新生,那一年,我26岁。”南堡村支书沈法明回忆当年犹如昨日,他说这种不怕困苦、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如今他也时常教育自己的女儿,要靠自己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灾后,南堡人民即刻投入到了艰苦卓绝的抗灾斗争中去。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向国家伸手,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片废墟上迅速抗灾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197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泰山压顶不弯腰》长篇通讯,报道了南堡人民抗洪自救,重建家园的事迹,从此南堡这个名字响遍全国。

岁月荏苒,弹指50年过去,满湖碧水如镜,四围青山耸峙,湖水下面的南堡村早已成了南堡人梦中的家园。而这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成了建设美丽中国桐庐样本的精神力量。2005年5月28日,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南堡故村连同农田水利设施全部被淹没在坝上水域之下。1300多名南堡人识大体、顾大局,泪别故土,移居到6个移民点,开始了全新的移民生活,他们与原印渚镇其他库区移民一道,迎难而上,建设南堡新村。

“‘南堡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前行,这种精神无一不体现在分水的发展上。譬如分水制笔,从原来的一支小小竹笔杆,现在做到了中国制笔之乡,拥有制笔企业760多家,产值达68亿,做到‘世界人均一支好笔’。”分水镇党委书记余哲华表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南堡精神”,用想干事的初心、敢干事的雄心和干成事的决心来开辟分水发展新天地,为走进新时代的桐庐发展经济、建设家乡积极贡献力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驻桐庐记者 陶元 通讯员 钱凌芸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