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员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10-21 08:39:40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更是把人对信仰的需求比作人对盐分的需求。对共产党人来说,信仰更是一种必需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动摇了信仰,就可能在“围猎”中被捕获。然而,党员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其确立与巩固都离不开有效的信仰教育。有效的信仰教育应当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信仰教育需要体现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因此,信仰教育既要讲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之源,取得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认同。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充分展现最新思想成果,特别是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成果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述来教育党员,解决自信不足问题,引导党员把共产主义的信仰与爱国主义、自身价值实现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信仰教育需要切合党员实际。开展信仰教育,既要做好理论阐述,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讲清楚革命历史对今天的价值,同时也必须直面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释和解决,实现从“抽象王国”到现实生活的回归,才能使信仰有现实支撑,促发党员发自内心的认同,把信仰教育落到实处,落到行动。如果缺乏与对党员的精神关注、人文关怀,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式的走过场,也就背离了信仰教育的本质,无法走进党员的内心深处。

再次,信仰教育需要注重形式多样。以往比较习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育,而容易忽视信仰是认知、情感、意志的有机统一。的确,理论修养是政治修养的基础,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听政治理论课,是坚定信仰的前提条件,但是接受的知识如果不能变成自己的内在情感、意志,成为自己为人处事的规范和原则,那就不能说形成了坚定的信仰。所以知识灌输的同时,更要以党员喜闻乐见的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案例式、辩论式等,让广大党员能够自觉参与信仰教育活动中。同时,以实践为载体融入信仰教育,让党员在切身感受中体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正确性,用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唤醒”信仰,从而取得党员对这一信仰的依赖与支持,实现“姓马”“信马”“讲马”“用马”的结合。

最后,信仰教育需要营造外在氛围。信仰的最终生成依赖于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尤其是受到外在环境和个体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今天,市场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一些市场经济的负面观念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仍一定程度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对信仰教育产生干扰。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从而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控制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也需要着力营造信仰教育的外在文化环境氛围,提倡“党员有信仰、党员谈信仰”,利用新媒体优势,构建多种网络媒体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宣传优秀党员干部信仰坚定的先进事迹,并对党员政治信仰淡化现象进行及时监督和处理。

(作者系杭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万雪芬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