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6月28日,经省委同意,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组织部表彰了在全省各条战线干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授予100名同志“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浙江新闻客户端今起开出专栏,陆续刊登他们的事迹。
抬眼已是千山绿,四明湖碧映翠峰。盛夏的余姚市梁弄镇,处处跃动生机——四明山下,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一辆辆远道而来的大巴首尾相接;百亩百果园里莲叶接天,果香满园;“山水绿活”时光小镇一期项目工地上,人车穿梭,机器轰鸣……红与绿的交织中,革命老区奏响新时代的发展强音。
今年46岁的梁弄镇党委书记何张辉仍延续着10年前的习惯,一有时间就在村里走上两三万步“打卡”,“梁弄的每分每秒都是新的,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历任镇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一步一履中,何张辉把最美好的10年青春安放在了大山,奉献给了老区,他在兑现着一个诺言:“老区不小康,绝不当逃兵。”
6月28日,何张辉作为100名“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之一受到表彰。
坚守初心
党员不只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担当
6月26日,一场梅雨过后,海拔400多米的蔡家岭,陡峭蜿蜒的山路变得泥泞不堪。山岚重重中,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艰难前行着,“何书记,如果从这里修一条3公里的路,以后我们周边几个村就能共享资源,抱团发展。”东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友良边说边转过头,只见何张辉正费力把筒靴从泥地里拔出来。“这事我回去想办法。”说罢,何张辉开了个玩笑,“阿良,当初大伙让你回村当书记,你一万个不乐意,现在干得挺起劲啊。”“要不是你‘六顾茅庐’,这个担子我可真不敢担!”陈友良感慨地说。
东山村是梁弄镇的一个偏远山村,10年前村集体负债200多万元,是典型的薄弱村。刚到梁弄任镇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的何张辉被指派担任联村干部,如何帮东山村“挖穷根”成了他碰到的第一个难题。“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不到一个月,何张辉跑遍东山村5个片区,从党员和群众口中,物色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在外干工程的党员陈友良。
尽管众望所归,可陈友良还是摆摆手,“这个‘摊子’我不接”。何张辉出面当起了说客。“不行不行,这活儿没干过,不懂。”第一次见面,茶还没凉透,陈友良就急着“开溜”……第六次“谈判”,何张辉敲开了陈友良家门。“你什么时候入的党?”“1997年。”“1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觉悟还这么低?”一“激”之下,陈友良说出顾虑:“村里情况复杂,我是干工程的,别人会指指点点。”“只要公事公办就问心无愧,村监会盯着你,我这个纪委副书记也盯着你,你要出事了,我也有责任。”何张辉放了“狠话”,陈友良点点头。
10年来,东山村陆续建起老年文化中心、文化礼堂,村民年人均收入翻了两番,“东山再起”助学基金帮50多个孩子圆梦校园,村子欣欣向荣,“六顾茅庐”的故事也在村里口口相传。“何书记让我明白,党员不只是一个身份、一份荣誉,更是一种担当。”陈友良说。
相比这个一波六折的故事,何张辉从余姚市纪检部门来到梁弄任职的过程可简单多了。他觉得,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革命老区的党员干部,更不能忘记初心。”
在镇纪委干部任上时,何张辉制定了《梁弄镇村级“三资”管理政策意见》,刮起了一场“廉政风暴”,政策出台的第二年,全镇村级招待支出就下降了57%;升任“班长”后,他带头排摸人选,选优配强全镇18个村社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去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后,他立刻跟进,组织开展“红耀梁弄”党建系列活动。
开辟新路
在老区工作,不是镀金而是炼金
“叮咚”,深夜,何张辉收到了余姚梁弄商会会长王沛钢从地球另一端发来的消息:“何书记,我们在约翰内斯堡的商谈很顺利,今年梁弄灯具南非展馆计划在这里开馆,再过几天,一批非洲的留学生马上也要到梁弄来学习。”“再加把力!”
这番跨越万里的对话透露出何张辉的雄心——让转型升级后的梁弄灯具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春风,走出国门。
上个世纪90年代,梁弄的灯具产业在全国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转折出现在四明湖水库从灌溉用水调整为饮用水源,环湖而建的纳税大户因污染面临关停或搬迁。“没有这些企业,财政怎么办,梁弄怎么发展?”有的干部不理解,“何书记当时坚定选择了‘绿水青山’,他觉得目光要长远,不能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梁弄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王沛然还记得,何张辉主动担起了一个年销售过亿元企业的搬迁事宜,在他的一次次上门协调下,300多名员工得到了稳妥安置,没有引发一起上访。担任镇党委书记后,何张辉对留下来的优质企业加大了技改扶持力度,帮助提升梁弄灯具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去年,梁弄灯具的产业总收入达到24亿元。
特色产业迎来转型复苏的同时,何张辉还在谋划一盘更大的“棋”。这两天,横坎头村格外热闹,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游人如织。村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何张辉和余姚30多位新农人在新希望集团开设的首期“绿领学院”一起上课。“现代乡村旅游不以牺牲农田、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为代价,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休闲娱乐功能……”何张辉一笔一划记着,这种新潮的理念和他的构想不谋而合。
目前,总投资6.5亿元的“希望的田野·横坎头田园综合体”项目已经启动。握着一张规划“蓝图”,何张辉一边走一边热情介绍,“我们在大溪边准备建一个拓展培训和亲子教育的基地,山那头的示范农庄帮村民引育国外的高新品种和进行技术支持,紧接着再引进特色民宿和康养度假等业态……”
何张辉很庆幸,此前的“壮士断腕”为梁弄留住了一片绿水青山,积累了后发优势。如今,百余家农家乐、特色民宿星罗棋布,“山水绿活”四明山时光小镇旅游度假区、央视发现之旅余姚云创基地等大项目编织起一条巨大的绿色发展带。
据统计,去年梁弄镇接待游客1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8%;旅游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5%,均创历史新高。“在老区工作,不为镀金而是炼金。”10年时光,也练就了何张辉一身干事创业的硬本领。
心中有民
群众满意,苦点累点都值了
山区的清晨总是醒得格外早,古色古香的正蒙街上,“御品轩”大糕店门楼已是白烟袅袅。
和面、上模、入馅、开蒸,“掌门人”黄金波麻利打包着一盒盒香甜软糯的梁弄大糕。“何书记,来尝一尝大糕!”隔着老远,她向何张辉打了个招呼。
在镇区的大街小巷,几乎没有人不认识这位小镇的“掌门人”。何张辉走进店里,一看模具上的字乐了,常见的“恭喜发财”变成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你这大糕很‘红’嘛!接下来,镇里打算对正蒙街再进行一次改造,你同不同意?”“这有啥不同意,环境好了,客人也多了,我现在一天最多能卖200多盒。”
这番有趣的对话还得从去年说起。当时,正蒙街立面改造提升被列入梁弄小城镇的重点项目,涉及沿街200多户商户,很多人顾虑重重。时间紧、任务重,作为总指挥的何张辉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一边设计政策宣传册,一边带队上门做工作。“何书记告诉我们,只要村民灯没关,工作组就不能休息。”梁弄镇村镇建设办主任王新传记得很清楚,3月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何张辉有时干脆裹着衣服直接睡在工程车里。商户们被打动了,最终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这个民生项目。焕然一新的正蒙街悄然聚起60多家注册的大糕店,一年营业额达2000多万元。
很多人问何张辉做群众工作有啥心得,他的回答很简单,“多走走”。何张辉没有专门锻炼身体的习惯,但他的微信运动步数常常达到两三万步,同事们一看就知道何书记又去走村入户了。
汪巷村的百果园负责人汪国武和何张辉是老朋友了,每个月都要见上四五次面。起初汪国武觉得“领导只是来走走看看”,没想到何张辉却能在田间地头一板一眼和他探讨农技,这两天看到地里去年种下的“由良”蜜橘部分已经挂果,何张辉让他抓紧时间疏果,不然影响后期的品质。“何书记以前说过自己是农民的儿子,那时我还不信呢。”汪国武笑着说,他那身本领是靠在田埂上“走”出来的。
目前,梁弄镇共有小水果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年产值上亿元。
今年是何张辉来到梁弄的第10个年头,他的脚步依然不停,曾经他也有多次回城的机会,最后都拒绝了,如今在梁弄买了房,成了“梁弄人”。临别前,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他的回答朴素且简单:“当干部,总得做几件让群众记得住的事,群众满意,苦点累点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