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平烈士遗像。
接家信,知道父亲病危,悲痛已极。一提笔泪水已淋湿了一张信纸。不知道信到家时,父亲是否还在人间。想女儿为了穷人解放,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投身于革命队伍,五年来走南闯北,现在千里之外不能亲来侍奉。现在只有望父亲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挣扎起来。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我是多么希望父亲能活下去,等到我们胜利的那一天。
——摘自林心平家书1941年夏于江苏金坛县
现在斗争环境日趋尖锐,也可能有一天我要为党的事业献身,如果接不到我的信,望你们不要难过。
——摘自林心平家书1942年3月3日
生下孩子还未满月就因叛徒出卖被捕,23岁的林心平几乎受遍了日军所有惨无人道的酷刑。临上刑场前,遍体鳞伤的她在“悔过书”上写下:笑汝辈黔驴技穷,甘洒热血化彩虹!
1942年8月8日,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小学操场后的小树林里,林心平壮烈就义,日军将她的遗体扔进硝镪水毁灭。
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布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林心平是其中最年轻的一批。
70多年前,在新四军、在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她都曾立下赫赫战功。她只身闯虎穴,里应外合,将敌人特务营连人带枪全部缴获,编入抗日游击队,“虎胆英雄”之名远扬。
她曾面对党旗,郑重宣誓:“就是刀搁在脖子上,也永不叛党!”
她用超人的意志力、甚至超越生命的忠贞和刚强,兑现了誓言。
今年,是出生于温州平阳的烈士林心平诞辰100周年,我们用什么去承继和缅怀这位“长滆女杰”?
穿过战火和岁月的烽烟,我们只找到林心平几封家书的片断,书信里,是那个爱笑爱写信、多才多艺、坚韧顽强的姑娘飞扬在眉梢的热情。
国破安有小家存
她投笔从戎
近日,89岁的林秋芳缓缓打开一个盒子。她摩挲着每一张泛黄的相片,声音沙哑低沉:“这就是林心平,我的姐姐。”
相片中的林心平,短发齐肩,穿着白色旗袍,朝气蓬勃。
林秋芳低头沉默,半晌才轻声说:“小时候,家里她是最辛苦的。死得又那么早......”
姐姐去世77年了,林秋芳满心伤痛,仍难释怀。国仇家恨,从来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林心平1937年从上海寄给友人的照片及照片背后的留言。
这张照片背面附着大气遒劲的几行字:“东君!别了,可纪念的朋友!愿你要坚决为自己与人类而努力。”这是1937年林心平寄给挚友黄东君的。
那时的林心平已弃笔从戎,投身革命。
温州师范学校部分女学生在郑楼教学楼门前合影(右一为林心平,1935年)
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影响遍及全国。16岁的林心平也和同学们走出温州师范学校,罢课游行。
“宁为吾国鬼,不为异国奴!”她在抗日救亡游行中喊出了国人的愤慨和抗争。校方和国民党当局利诱威胁,她嗤之以鼻:“开除不怕,回家讨饭可以,不宣传抗日办不到!”
入学一年,就被开除了,林心平和同样被开除的表姐上山找游击队要求参加革命。她们带回了刻印散发《浙南反帝大同盟告浙南青年书》的任务。
很快,年轻无畏的林心平姐妹在老家平阳水头引发了“大动静”。她们在北港小学连夜印发数千张传单,传遍水头。自卫队在全镇大肆搜捕,两姐妹和林心平的父亲当场被抓。
面对反动派的连夜审讯,林心平淡定反问:“宣传抗日有什么罪?你们就甘心做亡国奴?”几日过去,她被打得遍体鳞伤,始终只有一句话:“传单是路上拾来的,没有人指使。”
阴森昏暗的牢狱中,她坚持了一个月。开庭审判,她义正言辞地大谈抗日救国的道理,连法官都被说动了。
“姐姐刚释放回家时很虚弱,大腿和手臂到处都是瘀青。”那天晚上,林秋芳挨着姐姐睡,但第二天醒来姐姐就不见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黄毛丫头”战功赫赫
她威名远扬
日前,我们在《温州日报》档案库中找到了1981年的《浙南日报》,6月19日至25日连载着名为《秋侠传》的连环画。秋侠,就是林心平,她曾因心慕秋瑾而改用这个名字。报纸早已泛黄,那时《浙南日报》复刊仅1年。近40年来,《温州日报》一次又一次用不同的方式向人们讲述林心平的故事。
1981年6月19日—25日,浙南日报(温州日报前身)连载金美南编绘的连环画《秋侠传》,讲述林心平的革命故事
今人没有经历过山河破碎的苦难,也无法穿越硝烟弥漫的岁月去感受那惊魂一刻。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先烈的奋斗和牺牲。
“游击队把这个光荣任务交给刚刚入伍的秋侠,她决心破除万难,把党的机密安全送到上海。”连环画中,林心平目光坚定,将一封密信塞入衣襟,她发誓:“宁可丢头颅,决不失密件”。
那一年,她16岁。白色恐怖笼罩着浙南,哨岗林立,风声鹤唳,稍有嫌疑,就遭捕杀。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恢复了与党中央的联系,刘英、粟裕有一份报告委托浙南地下党交送上海党组织,转呈党中央。
林心平欣然领命,化名梁玉,乔装成砍柴女上路了。她避开敌人巡逻队和岗哨,昼伏夜行,在山沟蜿蜒步行几百里,辗转经温州坐船赶到上海,将文件安全送达。
上海地下党领导惊讶于她小小年纪却如此机智勇敢,决定把她留在上海工作。抗战爆发后,“梁玉”在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任机要秘书。
1938年春,林心平(中)在延安抗大学习。
日寇占领上海,林心平撤到延安抗大学习。直到1938年夏,她开始前往中共长江局工作,从此立下赫赫战功。
在武汉,她打入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策动青年参加抗日游击。
在江苏新昌,她劝说国民党交出自卫队,与青抗团合编成抗日游击队。
在苏南长荡湖和滆湖之间的芦苇荡,她用处决汉奸特务的枪声,传递着抗战的决心。
......
与张梅在延安抗大合影于1938年春
1940年,国民党40师特务营进驻游击区中心,对抗日游击队造成很大影响。林心平扮成失学青年投军到特务营,她教士兵识字、唱歌,赢得信任,很快就摸清他们的实力和活动规律。最终,新四军短枪队和她里应外合,不费一枪一弹,未伤一人,将特务营全部编入抗日游击队。
林心平“虎胆英雄”之名远扬。国民党一个将领说:“苏南地区,竟被一个黄毛丫头赤化了!”
1941年春天,林心平与新四军一团长诸葛慎在战火中结为夫妻。
烽火中的爱情,不像和平年代能安逸相守。林心平告别丈夫,前去官林敌占区惩治公开投日的伪军。临走前,诸葛慎把用了多年的快慢机短枪换给她:“还有什么困难?”林心平爽朗地笑笑:“没有,战斗的生活更有意义,再见!”她与爱人使劲握手,带着一支六人短枪班出发了。
遭受日寇30多种酷刑
她壮烈就义
日前,站在江苏宜兴县官林小学的小树林里,林心平的墓碑绿阴环绕,墓中没有遗骨。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阳光渐渐淡去,孩子们齐声朗诵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清朗明快。
官林小学和林心平故乡温州水头一小是友好学校,那里的桂花树下,她的铜像在阳光下微笑。铜像总高2.3米,因为她牺牲那一年,只有23岁。
林心平烈士陵园。刘伟摄
1942年3月3日,产期一天比一天接近,林心平如有预感般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现在斗争环境日趋尖锐,也可能有一天我要为党的事业献身,如果接不到我的信,望你们不要难过......”
两个月后,她生下一个男孩,她将孩子的照片寄往家中,讲着自己的欣喜若狂和手足无措。
但是,产后没有休养好留下后遗症,诸葛慎将她秘密送到江苏儒林镇“树德堂”医铺治疗。
殊不知,医铺代理当家何德贵见利忘义,向伪军举报。第二天拂晓,以汉奸吴苏为首的伪军包围了医铺。
林心平躺在床上,听到枪响立刻起身抽出枕头下的手枪。她迅速点火烧着随身带的文件,据门反击,当场打死了3个汉奸,坚守到文件销毁,子弹打尽。
吴苏耐着性子与林心平“谈判”,让她写信给丈夫诸葛慎,交还从伪军那里缴获的人和枪。
林心平痛斥:“共产党人别说是狼窝,就是虎穴也不怕!你吴苏投靠日寇残害同胞,坏事干尽!劝你倒要想一想,自己脑袋还能长多久!”
在日寇手中顶住了30多种惨无人道的酷刑,重病在身的林心平遍体鳞伤,但她的意志像钢铁般坚硬,敌人撬不出半分有用的消息,气急败坏将钢丝穿过她的身体,游街示众。
经过人群,虚弱至极的林心平奋力高喊:“今年活捉特务头子吴苏!明年打败日寇!抗战一定要胜利!新四军会来解放你们!”惊慌失措的日寇抓住她的头发,狠命拉下,头发连同头皮一起被撕扯,沿途群众掩面哭泣。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在敌人准备给她写“悔过书”的纸上写下:笑汝辈黔驴技穷,甘洒热血化彩虹!
8月,一个下着雨的夏夜,林心平被刺刀杀害,扑倒在血泊中,遗体被敌人丢进硝镪水毁掉。
不久,她未满周岁的儿子因病夭折。
解放那年,家乡的老母亲才获悉林心平牺牲的消息,悲痛欲绝。同年,汉奸吴苏逃至上海,被诸葛慎抓获后枪决。
来源:温州新闻网支站-瓯网
记者:张琳 汪文 刘曜 陈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