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段美玉
近年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善于攻坚、实绩突出的优秀典型。
对此,宁波日报、甬派、中国宁波网开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好干部”栏目,希望以此营造学先进、勇担当、善作为的良好氛围,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宽敞明亮的市行政服务中心,数十个窗口按照各个领域类别一字排开,办事企业群众依次等候递交材料进行审批。
这里,是毛捍军的“主战场”。协调项目审批进度、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为民服务质量……过去17年,他亲身见证并参与了宁波的审批制度改革,为行政权力做“减法”,让市场经济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我们就像电影幕后人员,收不到那么多掌声,却有着满满的成就感。”毛捍军说。2018年,他所在处室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放管服”改革暨“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进集体。
群众视角,标准化办好“一件事”
2010年,一家洗浴中心业主上访投诉,表示自己该办的许可证都办了,员工也招了,可企业刚开业却在消防部门检查后被勒令关门整顿。
问题出在哪里?是相关部门乱作为吗?毛捍军了解后发现,原来是业主之前没有相应审批经验,误以为企业消防“硬件”验收通过即可,但其实正式开业前还必须再接受消防的“软件”检查。
小小的案例,引起了毛捍军的深思:
“大众创业”的这个“业”,在群众眼里究竟指的是什么?作为政府能否让每一个创业者都知道怎么开办企业?能否在办理审批时给出一份办理清单,让老百姓明明白白,不走冤枉路?
在多方收集研究国(境)外先进做法之后,他在2011年底牵头起草了宁波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协调对接42个市级部门依法编制完成564个事项1028个子项,共计20卷14000多页的单个事项行政审批标准,并编制了文化娱乐业等近百个民生领域“一事联办”标准和操作规范。
这些标准,明晰了政府审批行为准则,规范了自由裁量权,有利于实现“一件事情、一套标准、一窗受理、一次审查”。“每一个审批标准就像是一个‘药方’,群众只需要报出‘问题’,各个部门只需要按照‘处方’抓药,对于企业群众来说更加便捷。”毛捍军说。
这项创新工作,获得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在2016年国家标准委制定的《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中也被吸收借鉴。
随后,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宁波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创新提出“一件事”理念。以群众视角出发,目前已梳理群众、企业眼里“一件事”标准111个,其中91个“一件事”标准在全市推广实施。
提高效率,打造更好营商环境
审批制度改革,最大的“关卡”是投资项目。
“每个投资项目情况都不一样,选址在江边、河边还是工业区、学校旁边,对项目审批有着直接的影响,很难准确画出‘按图索骥’的流程图。”毛捍军说。
为了啃下这根“硬骨头”,毛捍军率领团队和涉及到的投资项目部门,一个一个当面对接;对涉及到的审批环节,一个一个死抠时间,终于在2018年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实施方案》,刷新了同类审批的“宁波速度”。
与此同时,通过总结项目审批的共性规律以及个体差异,毛捍军推动出台《宁波市建立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办理机制实施意见》,确定了以“6+1”“9+X”会商会审“活”的机制应对“活”的项目具体措施,每年组织人员对重大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作为宁波新的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东部新城建设发展中,该如何平衡绿化面积、停车位数量和新楼建造中的关系?面对地下矿产压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地震等每个项目必办的评估事项,如何能够在审批过程中提高效率?
毛捍军在走访相关部门和企业后,大胆提出一个想法——把特定区域多个项目作为“一个项目”对待,统筹把握强制性指标,通过增建项目附近的公共绿地、停车场来保证区域内绿化和车位总量达到要求;同时将一些审批与土地属性有关,与项目属性无关的评估事项,由土地出让方在出让前打包审批统一办理,成果由项目单位共享。
2012年,宁波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关于建立特定区域联合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宁波市县两级多个功能区应用后,平均节约项目办理时间60个工作日,提高土地利用率10%以上。2017年,特定区域基建项目“打包审批、结果共享”获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优化服务,改革路上勇于担责
遇到问题,不推脱;遇到困难,迎头上——在不少办事人员心目中,毛捍军是破难攻坚的“急先锋”。
“很多审批项目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势必需要有人出面进行协调。虽然说有的时候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但我有个原则,就是从不推脱。”毛捍军说。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综合整治等项目无法按现有规范进行审批的实际,毛捍军牵头制定了一批具体操作办法,形成了并联审批、分类审批、承诺审批、模拟审批、容缺审批等系列审批制度,普遍应用在背街小巷改造、绿化提升等项目之中。
环城南路延伸、中兴大桥、三官堂大桥等重大民生工程,群众期待已久,但是因拆迁和征地实际,按常规审批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开工。为此,毛捍军创造性地提出“分段供地、分段审批”思路,即把一个线性工程分段勘察定界,不涉及拆迁和征地的区域先审批先开工……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至今,毛捍军累计牵头组织召开200多次基本建设项目会商会审会议,为全市近2000个项目解决3700多个“疑难杂症”。
这样审批没有先例可循,会不会突破现有规范?这样创新审批企业群众是方便了,但是会不会存在风险隐患?……面对部门的顾虑,毛捍军主动表示愿意承担第一责任,在依法行政原则下,大胆创新,为重大政府项目的推进鼓与呼。
“我这个人一面对'疑难杂症',干劲就会特别足。虽说改革肯定会有风险,但是只要为了人民,为了地方发展,我就一定会尽我所能、一往直前。”毛捍军说。
在本轮机构改革之后,作为市政务办行政审批管理处处长,目前毛捍军的目光也从原先的推出改革政策转向改革的实施和落地:“在这条简政放权的改革之路上,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