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刘乐平 许雅文 金梁
9月26日,全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上虞举行。会上,15个小镇被正式命名为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同时,5个小镇被降格,6个小镇被淘汰。
作为发端于浙江的一大创举,创建工作开展5年来,特色小镇以最小的空间资源达到最优的生产力布局,已经成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载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领域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起到了“小平台、大支撑”作用,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经验。
但是,也必须看到,5年来,发展的内外环境都有所变化,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铺开之后,也出现一些“变味”“跑调”的现象,一些杂音和误区也由此产生。比如,有人认为,特色小镇创建是阶段性工作,已经开展5年了,是不是可以放手了;有的地方对特色小镇考核动真碰硬存在畏难情绪;还有的刚引入一个重大创新型产业项目,就认为可以打造一个产业特而强的特色小镇……不一而足。
特色小镇是创新发展的产物,是锐意改革的成果。新的发展背景下,要把特色小镇推向新的发展高度,必须时刻牢记“创新”“改革”的初心。既不能赋予小镇过高使命、使其无法承受,更不能轻视小镇作用、错失发展机遇。过去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可以破解空间资源瓶颈约束、有效供给不足、高端要素集聚不够、城乡公共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等制约,符合中央精神、浙江实际和市场规律。
当前,浙江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正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外部环境复杂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空间布局高效、形态先进的经济体,在产业转型、扩大就业、富民增收等方面,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往大里说,有望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提供砝码,为缓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供药方。由是观之,我们就不难理解,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一项需要长期抓下去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工作。
特色小镇再出发,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初心和使命。回顾浙江特色小镇诞生的过程,其初心在于以产业的有效投资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形态是小镇。归根结底,特色小镇是一个经济概念,理应回归经济属性,最终落脚点还是集聚高端要素,推动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一个产业的培育、一个小镇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譬如说,今天大多数人只知道法国格拉斯小镇因香奈儿5号而闻名于世,但忽视了格拉斯小镇的农民从16世纪就开始种植香料花卉,到17世纪30年代才诞生第一家香料生产公司,探索出小镇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用了百年之久。
特色小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需要具备相应的要素和产业基础,需要一定的发展培育周期。相较而言,五年时间对于一个小镇的成长而言,并不算长。特色小镇培育要有长期思维。有时候快反而需要有“慢”的心态,有时候“慢”就是快,欲速而不达。不能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谋求短期发展,厚积才能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