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走在余杭仁和街道的花园村,处处花木繁盛。低头间,三秋桂子,花香四溢;抬头处,水天一色,白鹭纷飞。果然村如其名。
花园村的蝶变,源于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一次到访。
时间的巨轮滚滚向前,16年过后,我们欣喜地发现,花园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还把那些“想得周到”“十分期待”的事情一一变成了现实。
孩子结婚了 新房就在四楼
省委书记来到自己家中,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的确是一件小概率事件。2003年4月15日,花园村的村民夏彩良却被这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砸中了。
当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花园村调研“三农”工作。在走访了夏彩良家后,还在他家召开了座谈会。夏彩良参加了会议,就坐在了习近平的正对面。
夏彩良是花园村较早一批从事苗木生意的种植大户,也是村里最早一批富起来的人。他告诉记者,现在他住的这栋房子,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走访之前刚造好不久,那时村里这样的四层楼房还很少见。
除了向夏彩良了解苗木种植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还参观了他家的厨房、卧室。
“房子的一层放农具,二层做客厅,三层当卧室。总书记问我,那四层做什么。我想都没多想就说,给我儿子做婚房!”回忆起当时情景,夏彩良仍旧记忆犹新。“总书记说了四个字——想得周到!”
把事业做大做强,让日子继续红火下去。有了总书记当时的肯定,夏彩良觉得干劲十足,苗木生意也越做越大。苗木基地规模从当初的7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300多亩,做过的项目也从几十万到最大时的2000多万。
在夏彩良家院子的大门口,一块刻有“家园”的大石格外引人注目。夏彩良介绍,当年总书记来家里时,看到石头微笑着直点头。
后来,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夏彩良就把原来的那块石头换成现在这块大的,重新写上“家园”两个字。而原来的那块石头,被放置在了花园村的村口。
就这样,这两块石头对花园村,对夏彩良又有了更深的意义。
去年,夏彩良的儿子也完成了终身大事,婚房就安在家里的四层。夏彩良笑着说,当初对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话实现了。
家里现代化 地里园林化
那次调研座谈会,坐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面的除了夏彩良,还有当时担任夏家桥村支部书记的袁阿良。
夏家桥村当时是一个小村,后来和林家斗、章桥、河儿塘、计家斗四个村合并成为今天的花园村。合并之前,夏家桥村就已经有不少像夏彩良这样的农户尝试种植销售苗木。
“2003年,种植水稻亩产是300-500元,而种植苗木亩产可以到5000元。”袁阿良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当时也是这样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
只要经济效益好,种水稻是搞农业,种苗木也是搞农业。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的同时,向袁阿良抛出了三个问题——种苗农民致富后,钱怎么花?困难户怎么办?怎么样才能发展得更好?
“以农促农、以农带农、以农养农的方式,花园村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袁阿良回忆,总书记对“走到家里现代化,走到地里园林化”这样的生活十分期待。他让我们放手大胆干,一定要把村子做成响当当的“苗木村”。
自此,花园村带着总书记的认可与支持,在发展苗木产业的道路上走得“义无反顾”。
以销售大户为龙头,以全村农户为基础,以苗木品牌为依托,2018年,花园村苗木基地规模达12000亩,年经济总收入2.72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6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4万元。
此外,在“美丽乡村”“四好农村路”“垃圾分类”“三服务”等工作的推动下,花园村还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等。
“总书记说,要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户富村美,花园村都做到了。”花园村村主任徐忠堂表示,接下来花园村将积极探索花卉苗木与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带来新动能的同时,带领周边更多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