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张宣纸饱含拳拳匠心——记杭州临安浮玉堂纸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旭东
发布时间:2019-10-29 10:10:04

桃花纸是一种薄而韧的书印纸,用途十分广泛,旧时用以制作家谱、纸伞、鞭炮引线、风筝、灯笼等,现在则主要用来做高档工艺纸伞、灯罩、工艺纸扇、书画纸等。桃花纸的生产与使用最早始于明清时期的浙江西北部,到清末时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其中,又以临安於潜产的桃花纸为最佳。而到了於潜,若要在街头巷尾问问当地人,去哪个厂房买到的桃花纸最好最正宗?恐怕十个人里面,会有六七个说出同个名字——“浮玉堂”。

陈旭东是浮玉堂纸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第三届“杭州工匠”之一。今年五十岁的他,满打满算干这一行也有三十多个年头了。1988年,陈旭东高中刚毕业,就进了千洪宣纸厂当学徒,“那时候我父亲在乡镇企业的宣纸厂上班,我刚毕业也不想闲着,就决定先到纸厂打打小工。”陈旭东说。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短时期计划”,就这么延续到了今天。陈旭东回忆起那些当学徒的日子,是用了数年才把整套流程学成熟,而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一道工序——捞纸,就学了整整三年,“捞纸看着简单:浆水流出来,抖一下竹帘,一伸一抓一放,一张纸就出来了;但其实要做好特难,要调动全身的力量,手动、腰甩、收腹等等动作要一气呵成。”

1997年,造纸厂与韩国公司合资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两年后,因理念上的分歧,陈旭东决定单干,于是成立了“浮玉堂”,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造纸工艺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当时是真穷啊!我兜里只有5000元钱,还向人借了10万元。没想着什么传承的问题,就想做好、做强,好好干下去。”手艺是核心竞争力,质量是硬道理,为此,陈旭东还曾远赴韩国、日本取经,回来后研究设计出了手捞式宣纸帘,研制建成了半自动喷浆式手工捞纸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桃花纸宣纸的产出效率,工人一天的捞纸量翻了一番。同时,还解决了桃花纸宣纸厚薄不均匀、薄纸晾晒易破损等技术难题。这,也为他之后缓解招工难、降低生产成本打开国内市场等奠定了基础。

公司产品的销量越来越好,规模越做越大,陈旭东很欣慰。但还有一件事,让他很是皱眉,“机器提升了效率,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来说,也导致了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在制纸上,机器再厉害还是无法完全代替手工的,手工纸是一面旗帜,老一辈人的手艺不能在我们手里消失。”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门手艺,陈旭东想了很多办法。譬如,在用机器提升产能的同时,仍保留专门的手工制纸生产线;带徒授艺,至今共有徒弟50余人;回顾发掘历史,将制纸工艺撰写成册,供更多人学习参考……在他的努力下,手工纸厂房也相继成为杭州市级和浙江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而他本人也成为了非遗传承人。“要保护好、传承好这门老手艺,关键也恰恰就在‘匠心’这二字。有颗匠心,再古老再复杂再小众的东西,也能做成一枚文化符号。”陈旭东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倪宇翀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