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要以身许国、奋斗报国
发布时间:2019-11-05 09:38:03

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教育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砥砺指引广大青年学子爱国奋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是人们忠诚、热爱和奉献祖国的一种炙热情感、思想观念和知行合一,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从本源上说,爱国既是一种本分、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行动。

当前我国有四亿多青年,各级各类在校生2.76亿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833万人。青年立志以身许国,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引领青年大学生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怀、责任、担当外化为如火如荼的青春建功、行动报国,事关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

(一)当代大学生要涵养爱国之情

习近平同志说,“‘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爱国是青春的底色,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人生必修课。这是一个民族复兴的时代,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实现了从苦难、革命、建设、改革走向复兴的历史性跨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身处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求知进取大学青年者、创新创业奋进者有最佳的机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就人生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是新时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将爱国的红色基因根植于灵魂深处,在复兴大业中焕发精神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要立牢报国之志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青年的价值在于立志建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青年马克思立志“为人类最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青年毛泽东诗言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1935年9月南开大学的新学年“始业式”上,张伯苓校长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一深刻的时代之问,深深激励着当时的有志青年奋发图强,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以身许国是生命的燃烧,以志报国激荡人心。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先烈墙上刻着裘怀古烈士的遗言:“同志们,等到革命胜利时别忘了我们!”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忘记他们,而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青年人对国家充满着梦想,对未来憧憬着期待和需求,当代大学生要拒绝价值模糊、志向不定,要振奋精神力量,继承先辈们的遗志,要把奉献青春与理想同向,把学习与信仰同心,把实践与信念同行,坚强铸就价值观的钢铁长城。

(三)当代大学生要修炼兴国之才

近代中国从困难走向辉煌的历程告诉我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学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最美的人生驿站,也是青年信仰抉择、价值定型、品格塑造与精神成人的重要时期。当前青年大学生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应当为祖国而澎湃,要以优秀先辈为榜样,拒绝颓废,抛却烦恼,争做明媚的女子和丰盈的男子,在大学知识的海洋里信马由缰,在信息社会的发展浪潮里追风赶月,将学问做在学府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充分吮吸和滋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玩命的大学”度过奔忙的青春,以壮实之才反哺强国伟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周明宝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