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实主题教育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发布时间:2019-12-03 07:53:24

余杭晨报讯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下,我区各地各部门纷纷拿出硬招实招,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检视成效的“试金石”,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踩实。

2017年以来,按照重点打造与全域覆盖并重、规划建设与管理经营并重的要求,我区相继实施125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和6个精品区块建设,基本实现规划保留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全覆盖,荣获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区称号。建成的设施设备后续如何管护?区农业农村局围绕美丽乡村建成后设施设备后续管护资金压力的问题,探索形成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制度。

结合主题教育,区农业农村局走访调查11个镇街116个行政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资金支出情况,广泛征求镇街和区级相关部门意见,拟定《余杭区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实施方案》。按照组织宣传、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台账资料、经费保障、管护效果、群众参与、群众满意度八个方面评分,年度考核排名,将相关情况公示,无异议后,拨付一次性奖励。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大资金保障,确保美丽乡村持久“美丽”。

不少村组还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做法,涌现出很多典型,比如:余杭街道仙宅村里村组建“七仙女”美丽巡护队,实现美丽环境全员参与、全域监管,小汇组成立“志愿汇”,形成“小汇六立岗”闭环模式,让大家的观念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由内而外的管理模式,让村民走到村庄治理的台前,让“全域美丽”的步伐更稳健,内涵更丰富。

区市场监管局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西部乡村在产业发展中亟需商标品牌注册、市场主体注册审批、标准化经营管理等服务,该局迅速组织工作人员走村入户。

通过积极挖掘西部乡村地区的地理标志商标资源,不断充实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培育库,目前已培育“黄湖白壳哺鸡笋”“鸬鸟蜜梨”等地理标志商标,正在培育“黄湖灰汤粽”地理标志商标。同时,加强对入库地理标志资源的梳理、分析,引导、帮助具备申报条件的申请人,按照地理标志商标申报要求,完善申报资料,尽早提交注册申请。

针对偏远山区村民出行不便、办事不便等情况,市场监管局主动前移关口,推动便民服务平台向基层一线延伸。设立市场监管便民服务点,现场提供个体营业执照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已办理个体营业执照400余件、食品经营许可证300余件。在黄湖镇虎山村、鸬鸟镇山沟沟景区、百丈镇仙岩村设立送药上山便民点,定期开展科普讲座等活动,切实解决村民“购药难”“购药远”等问题。

小古城村是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张金名片,各地慕名而来的考察团络绎不绝。但是,每年数十万的考察者、游客却无法有效转化成消费者,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带动力不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径山镇组建破难工作专班,主动靠前服务,破解景区村庄运营和产业发展难题。

径山镇每月开设“初心径‘行’时”论坛,全体镇村干部开展头脑风暴,召集党员、乡贤、民食民宿业主或意向从业人员等座谈,查找缺少专业营销人才、游客可参与的旅游设施缺乏、特色大型活动少等症结;指导成立杭州小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由小古城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额控股,搭建景区村庄经营平台和统一营销渠道;通过招聘职业经理人、专业讲解员等,组建策划运营团队,具体负责旅游活动策划推广、旅游产品销售、旅游项目运维等;进一步加强本地人才培育,对有经营意向的农户,邀请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专家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村民自主创业,成立红曲酒、灰汤粽、小罐茶等农创客工作室。

经充分协商,小古城村确定新建110米彩虹滑道、1000平方米LOVE型竹林迷宫、35亩苕溪梦幻嬉水烧烤区,将原名团食品厂区块改建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并用6公里的环线绿道及茶山慢道贯通钱一组、钱三组、慢谷景区、万亩茶山等6平方公里区域,确保全域13个景点设施、2个民食民宿集群区块动静结合、串珠成链。同时,推出小古城村乡村振兴党政考察专线,以有偿运营方式向市场推广,与浙江大学、省委党校等进行合作,作为实践培训基地。试运行以来,已接待各类党政考察团300余批,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20万元。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记者 胡彦斐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