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城中村对标一流书写民生答卷 改出城市新颜值 造出生活新品质
发布时间:2018-12-27 09:00:00

五堡TOD鸟瞰图

三卫家园安置房

江干之变,跃然眼前。

这两年,我们已经清晰看到,并且感受到,江干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彭埠入城口为例——这是杭州迎接四方来宾的东大门,如今从空中俯瞰盘错的巨大立交桥,煞是壮观,而更多秘密,隐藏在地面之上的桥头花园之中,多数树冠庞大,已是郁郁葱葱。

城中村改造,改出城市新颜值,造出生活新品质。

点滴变迁,更加生动诠释了用好“关键一招”的远见。

这“关键一招”又是什么?

“一流的政府做标准。”在江干区委书记滕勇看来,“有标准就有方向、有抓手,往往能最快速度统一思想、凝聚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标一流,民生福祉为先。

高水平全面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的江干区,其城中村改造自然要以人民为中心,用一流规划、一流服务、一流标准,塑造城改工作的品质标杆,奋力谱写新时代世界名城首善之区新篇章。

一流·规划

从杭州的“菜篮子”、农业强区到市场大区,再到民营经济强区,江干牢牢把握“城市东扩”“决战东部”等机遇,加快城区改造重建、城市功能重组和产业腾空重塑,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三化融合”发展。

特别是G20、B20峰会之后,江干实现了“从菜地迈向CBD、从金球迈向全球、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华丽蝶变,真正成为杭州经济、枢纽、行政、文化新中心。

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区,以一流站位带来一流规划。

那么,新时代世界名城首善之区是什么样?

比如说城东新城,未来你从杭州火车东站下了火车,通过广场,可以逛到一条天幕商业街,它同芝加哥天幕街有些类似,你将在美丽的穹顶下逛街;运河钱塘江的交汇处,既有摩天轮,又有博物馆,还能看一场水幕电影;钱江新城二期,“连堡丰城”,沿着钱江东路的4个地铁站,40万平方米范围的地下空间全部被打通,购物、办事、娱乐、就医等都可以不用出地面……

这是最新一份规划。其核心地标,一个是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交汇流域,一个是三堡船闸。它以运河为中心,向纵深推进,延伸至昙花庵路。钱江路以南,是江河汇城市综合体,这里是未来发展的重头。规划建设西线公园、运河未来港、运河文化岛、TOD综合体等。

作为杭州实施城东智造大走廊战略的起点区、G60沪杭科创大走廊的关键节点、环杭州湾产业带联接杭城主城区的第一站,钱塘智慧城则着力发展江干数字时尚产业和智造融合产业,推动“大湾区·新链路·凤凰谷”定位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再看钱江新城二期,最新一份建设规划设想是打造成具有独特韵味的滨水城市活力区,成为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升级版。这个区域最大的亮点就是,沿着钱江东路的4个地铁站,40万平方米范围的地下空间全部被打通。

整个范围,西起高速铁路、南临钱塘江、北至艮山东路、东至和睦港—九田路,总用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大致就是目前五堡、六堡、七堡、红五月等社区范围。

以后,整个区域将以地铁9号线分布在新城二期的4个地铁站串起轴线,往四周扩散,把地下空间整体开挖打通,形成集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基础设施及地下交通设施于一体的地下综合利用体系,形成“车在地上开,人在地下走”的景象。而这种设计理念,也被形象地称为“连堡丰城”,预计明年将启动建设。

一流·服务

“最多跑一次”,成了江干这两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字招牌。

作为“拥江发展”的中心区、城市工作的主战场,勇立潮头的江干区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创新谋划思路举措,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比如笕桥街道的“最多跑一次”服务,就紧紧围绕故土难离的老居民们开展,为大家解决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具体是中心内部在原设有的19个窗口基础上,又专门设立了一个“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窗口,主要是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打印社保清单、参保单和咨询等服务。

此外还开通了上门代办预约电话,为高龄或行动不便等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居民提供上门代办服务,居民只需提供办事所需的材料,由专职的工作人员上门收取材料,办结完业务后主动为居民送上门。

为了避免因申报材料不全,导致耽误时间、审批事项反复办、来回跑等问题,笕桥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推出了允许“容缺受理”创新制度。在不影响审批的前提下,允许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有欠缺的审批事项,可以一边受理审批,一边补齐材料,由先后顺序改为并行处理,这一制度为企业、居民开辟了审批服务的 “绿色通道”。

一流政府有一流服务。

从立项到开工才6个月时间,在杭州中宸城镇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佳看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她是这一行里的“老前期”,“安置房项目不比商品房,涉及征地拆迁等‘农转用’审批,以前各种材料齐全,最顺利的情况下也要9-12个月时间。现在实现全程‘模拟审批’,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只需6个月,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

去年以来,江干区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安置房相关项目全部纳入模拟审批范围,以6个月内开工为目标,倒逼流程,缩短了9000余户居民因城中村改造而在外安置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全程“模拟审批”后,江干区前期入库的16个项目提速显著。目前,去年和前年的11个安置房项目已完成开工建设,惠及群众3.4万余人,新立项项目平均提速3个月以上。今年,还有区级安置房项目12个,建筑面积达104万平方米。

一流·标准

城中村改造,不仅是为城市发展腾空间,更是一桩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三里亭南区块就知道了。

这里有一种看得见的“围困”——200余住户的住宅被机场路、秋石高架和现代时尚的公寓楼包围,一边是高端楼群,一边是衰败老街,与繁华近在咫尺却判若两个时代。

历来有“最宜居城市”美誉的杭州,安居与否最关键。

尤其是安置房小区的居民,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历经在外过渡,如今搬回来,其生活品质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位。

瞧,今年夏天回迁的孙宝忠一家,对新房子就挺满意。“我自己是做建筑的,这个房子我一直在盯,选材用料靠得牢,比一般商品房还要好。”

他是九堡街道三卫社区居民,拿到的回迁房还是按照“五个标杆”打造的回迁安置小区。

这里面说的“五个标杆”,分别是快速度整村征迁标杆、高质量安置房建设标杆、超平稳回迁安置标杆、优服务物业管理标杆和好品质幸福生活标杆。

针对安置房建设,江干专门拿出高标准——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江干区拆迁安置房建设品质的指导意见》和《推进拆迁安置房小区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按照同地段中档(含)以上商品住宅建设要求,全面提升拆迁安置房的性能和品质。

就拿其中的《建设品质的指导意见》为例,规定就很细。

比如,住宅朝向以南北朝向为主,主朝向不设置东西向住宅。无特殊原因住宅朝向不得偏东西大于30度;出入口设计时应做到人车分流等。

此外,在层高和地下车位上,也有具体要求。如,层高不低于2.9米,条件允许的项目可适当提高层高标准。考虑日后机动车数量增长的趋势,鼓励适当提高地下室层高,条件允许下,地下室至少有一层机动车车位净高度争取不低于3.65米设计,为未来配置机械式车位预留空间。

外墙要经久耐用、美观防水,具有良好抗裂和抗污性能的材料,不应采用面砖等。

此外,“我们还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以块为主、多方协同’的原则,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环境美、设施全、服务优、管理好的新型拆迁安置房小区。”江干区城改办专职副主任吴月华表示。

制图 王璟

来源:杭州网   作者:杭州日报记者 孙钥 通讯员 金慧   编辑:方建飞